谈起二战时期的空降作战,除了诺曼底登陆,就属年市场花园行动最为著名。
而英德两*为了争夺莱因河上的大桥,更是展开了血腥的战斗。那部电影“遥远的桥”不少朋友想必看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谈谈这次由英*主导的攻势吧。
二战中,英*已经是有心乏力。无法单独战胜日本或者德国。
(遥远的桥剧照,反映了SS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侦察营强行夺桥的激战)
残酷的一战和随后的全球经济危机让英国国力处于下降之中。到二战时,英*基层尚且保持了不少过去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坚韧善战传统。但总体*事力量的衰退不可否认,*工技术,装备生产,动员能力,*事思想被美国等新兴强国超越。英*高层对己方战略野心和实际能力的现实差距认识完全不足。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非常著名的市场花园行动照片。牺牲的英*空降兵,他在制服被栏杆挂住时被击中身亡)
年,市场花园行动中阿纳姆之战的发生背景:
当时,英美盟*在赢得诺曼底登陆和法国战役胜利后,局势非常有利。盟*上下都产生了快速结束战争的乐观情绪。英*指挥层也是如此,他们希望尽快突入德国本土,给疲惫的德*致命一击。
(两线作战的德*极其疲惫,可见照片中东线士兵的表情)
中以蒙哥马利元帅最为激进。和美*布莱德雷,巴顿等人的计划不同。蒙哥马利不打算在德国人的齐格菲防线上浪费精力,他大胆计划用超过诺曼底空降的史上最大规模空降兵力对德*后方展开奇袭,以迅雷之势夺取多座关键桥梁,并配合地面装甲步兵部队直接突破莱茵河天险。在德国人被打蒙之时,乘胜在短时间内攻入德国腹地要害,结束二战。
(图为市场化原计划,右上角为英*第1空降师对阿纳姆的突袭)
就是雄心万丈的市场花园行动,由刚升为元帅不久的蒙哥马利策划实施。他用个人魅力说服了艾森豪威尔将*,现在整个计划都在他手中。
英*在其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出钱出粮出枪出人的老大哥美国反而成为配角。仿佛大英帝国的荣光一夜之间又重新回来了。一旦成功,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上,英国可以重振雄风,蒙哥马利元帅和他的英*也能够成为世界顶级强*。
按计划,英国陆*第30*将作为先锋向莱茵河展开攻势。为配合英国陆*的推进,盟*第1空降*3.5万人负责突袭占领沿路桥梁和附近地区。包括美*空降师,82空降师和绰号”红魔“的英国第1空降师这些雄师都会参与。其中,英国第1空降师和波兰独立伞兵第1旅将被空投到英*第30*的预定终点,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他们的使命是占领此处的公路铁路桥梁,击溃德*少量守卫的“训练部队”,以确保英*大部队能够跨过莱茵河,顺利攻入德国内地。
著名的阿纳姆之战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德双方为了关键的阿纳姆大桥展开激烈争夺,英国的精英空降兵将为他们领导层的轻率决定,把血洒在那座“遥远的桥”。
阿纳姆之战(安恒之战)开始:
英*空降成功——
年9月17日午后13:30,超过架各型飞机抵达欧洲大陆上空。英*第1空降师第一批部队在荷兰国土上落下。青空白昼当中,遮天蔽日的滑翔机运输机在德国人头上撒下了胡椒粉般密密麻麻的降落伞。
(德方拍摄的当日真实空降场面)
和围观的兰市民一样,德国人也惊呆了。他们毫无准备,大部分都只是正在此处休整的残破部队。由于盟*已经事先对德国人的防空阵地和*营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和扫射,整个空降过程损失非常轻微,德国空*也没能阻止这次大规模行动。美*的和82空降师在南面先后成功降落,89%的士兵着陆在指定区域米范围之内,可见诺曼底空降的经验起到了极好作用。
英*第1空降师也在最北的阿纳姆地区降落,他们携带了大量自动武器和反坦克发射器(PIAT)。连沉重的布伦半履带侦察车,威力巨大的17磅反坦克炮都大多顺利着陆。出现伤亡的只是一些奇怪情况,比如4名士兵突然拒绝跳伞,1名士兵因降落伞没有完全打开而直线坠落。
(完成任务的英*滑翔机)
在英国人取装备整顿队伍之时,德*指挥官莫德尔将*就在不远桌山酒店(Tafelberg)的总部里,他*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好!英国空降兵来”斩首“行动了!莫德尔以极快的速度逃离了酒店,跑到阿纳姆以东的杜廷赫姆市(Doetinchem)比特里希中将的指挥部,开始正式指挥反击作战。
德*防御概况——
对比英*依靠世界兵工厂—美国方面充分的物质准备,德*的准备可以用”寒碜“来形容。
阿纳姆附近有SS*卫*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和第10弗伦茨堡装甲师。听起来装甲师很威武,可这两个师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他们加起来才不到人,SS第9师甚至没有坦克(有突击炮),配属炮兵也非常匮乏,简直就是个空架子。SS第10师也只有一些三号突击炮和老掉牙的二号,35/38T坦克。并且这些部队都极度缺乏油料,不少坦克只能临时充当固定炮台。
(德*在荷兰地区的二号坦克,已经严重落伍,20毫米机关炮只能对付步兵)
好在名德国伞兵被作为步兵加强到此处,一些荷兰罪犯和志愿者也被补充进来。该处的所谓”新德国防线“只存在于纸面上,当地连壕沟工事都是伞兵们到来后抢修抢筑的。这些伞降猎兵将和英国的同行们做致命较量。
交战第一天,9月17日——英*的迅猛突袭。
这个星期天,多名落地在阿纳姆附近的英国空降兵已经进入状态。他们是第一批部队,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厉害的防空火力,只是损失了一些吉普车而已。英*在设置好防御阵地以后,用一部分兵力开始向东移动,一部分人继续等待第二批空降部队。
(已经着陆的英*伞兵)
英国伞兵在落地后不久就和德国人开始交火,他们打死了正在前往总部的德*库欣少将(FriedrichKussin),让德*的当地指挥系统一时陷入混乱。这可以算一个不小的战果,直到下午时分,SS第10师的侦察营才被通知要前往控制住重要的阿纳姆大桥。*卫*16掷弹兵师的训练部队倒是稍早反应过来,他们在莫德尔将*原指挥部东面不远处,建立了一道临时防线。
英*向东推进过程中,击溃了少量德*的抵抗,他们还摧毁了村落里德*存放的21门毫米榴弹炮,每一门的炮管里都被扔进了一颗手榴弹。英国伞兵还通过伏击消灭了沿路一些德国卡车。
在荷兰居民的鲜花欢迎声里,英*的推进不能算快。他们在北面遭到德*埋伏,只能退回。在他们接近铁路桥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德国工兵在面前炸毁了这座桥。另一座可用的浮桥也被大半拆毁,现在只剩下完好的阿纳姆大桥了。
旁晚时分,英国第2营的空降兵们在约翰福洛斯特中校(JohnDuttonFrost)带领下抵达并控制了阿纳姆大桥北面。勇敢的格雷伯恩中尉(John“Jack”HollingtonGrayburn)两次试图夺取大桥的南端以控制整座大桥,但被德*地堡的机枪火力所压制。稍后,德*装甲车也加入射击,英*8人受伤。皇家工兵用火焰喷射器来对付地堡,却发现难以靠近。而且火焰喷射烧着了德*的弹药堆放点,引发的爆炸还点燃桥梁上的新油漆,把这里照亮如同白昼。
尽管英*没能按计划第一天就夺取大桥,但他们已经巩固了桥头防御。还在夜间的战斗中击退了赶到的德*SS第10师侦察营和其他部队的进攻。
(当时和现在的阿纳姆大桥)
与此相对,英*第1营被德*分割为两部,处在持续交战中,无法快速抵达大桥。第3营看到天黑,干脆直接就地扎营过夜。3营C连的英*在黑夜中竟然和德*反攻部队走到了一起,他们甚至并排行*了一会,直到距离近到两*都发现了对方脸上的异样。极近距离的交火迅即展开,子弹横飞之下,德*伤亡惨重,C连的伞兵们也被切断,半数人被俘虏。只有45个英国空降兵进入桥头堡。
现在,防守阿纳姆大桥的英*小伙子就是这个小伙子。就是他们肩负着英*高层大笔轻轻挥就而成的那个宏大计划。
(英*第2营伞兵行进中)
第一天就在交火中过去了,英*伞兵成功降落,控制了阿纳姆大桥的北面,可以说进展不小。但由于树木繁茂的地形限制,英*和总部以及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讯距离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行动不甚协调。他们有时会不得不使用信鸽的原始方法,以免限于聋子的境地。德*则从初期的惊慌中恢复过来,莫德尔也迅速组织起一些战斗群,准备接下来的真正争夺。
交战第二天,9月18日——德国人的鲁莽冲锋。
(9月18日战局图示,蓝色为英*伞兵,红色为德*。右侧莱茵河北岸的蓝色小圆圈为英*第2营桥头堡)
星期一的浓雾让英国人的第二批空降有所延误,不过他们还是有组织的落到指定区域,和阻击的德*不断战斗,战线也被拖长。
早晨9点,德*SS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的侦察营从莱茵河的南面返回阿纳姆增援。当时德*已经知道英*在桥北端建立了防御阵地,*卫*上尉营长维克多·格雷伯纳(ViktorGr?bner)也许是为了赶时间,也许是前一天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给了他勇气,也许是为了给第10师的战友展示己方的战斗力,他选择了强行突破英*桥头堡。
德*的22辆装甲车正面凶猛的冲向阿纳姆大桥北岸。英*第2营官兵保持了足够冷静,他们准备好一切轻重武器,静静等待德*装甲车队靠近。前四辆车不受阻碍的开了过去,到第五辆时,英国空降兵的反坦克炮,PIAT,机枪步枪,一齐开火。瞬间,巨大的响声和爆炸火焰笼罩了整个德*车队。
(遥远的桥电影剧照,被摧毁的德国*卫*车队)
火力如此密集,*很多乘员根本来不及看清目标就被打死。装甲车的基础防护根本不足以抵挡英*伞兵各种口径武器的射击,整个桥面上满是堵塞的车辆,一辆一辆犹如打靶一般被击中爆炸起火。德*士兵和乘员跳下车来就地掩护射击,依然躲不开英国伞兵早就安排好的交叉火力射击线。格雷伯纳营长拼力冲击,很快,英*呼啸的子弹打中了他,这个在诺曼底有着出色表现的勇士为他的莽撞付出了生命代价。
(遥远的桥电影中的营长格雷伯纳)
大桥南端的德*步兵试图救援第9师的战友,但伞兵们猛烈的压制火力让他们难以靠近。大桥上,蜷曲的钢铁和溃烂的血肉混合于一处,划破空气的子弹不间断穿梭在钢梁和桥柱之间。激战两个小时过后,12辆德国装甲车被击毁,70多名*卫*连同他们的指挥官一起战死。剩下的多人总算冒着枪林弹雨撤回了南岸。
这天剩下的时间里,德*对伞兵们的桥头防线进行了多次攻击,在付出几辆装甲车辆和不少人命后,他们仅仅占领了东部几栋英*3营驻守的建筑物。
(剧照,英*第2营在防御中)
英*的日子相对过一些,第1营和3营的大部以及新降下的11营等部队抵达了阿纳姆市区内,大桥已经近在眼前。但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大代价,第1,3营的大部分*官和士官已经伤亡或者被俘。这两个营仅剩下原编制的六分之一,大约多人。
交战第三天,9月19日——强攻时间!
在和时间赛跑的路途上,英国人已经落后了。
黎明时分,天依然黑沉沉。英*聚集了空降兵第1,3营以及第2南斯塔福团两个连的兵力向阿纳姆大桥方向发动攻击,希望能和桥头堡的第2营会合。这是一次握紧拳头的突击强攻,也是剩下不多的机会之一。
在桥北岸的2营伞兵焦急等待之时,西面的战友们正在悄悄靠近。狭窄的街道上,一群群人影借着昏暗的光线悄悄潜行。这是1营的伞兵,他们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和小心,一码一码缩短着和大桥的距离。
突然,一股撕布机的声音粗暴砸碎了宁静的空气。德*的MG42响了,原来这是SS第9师侦察营的幸存者在南岸观察到了英*的动向。这恐怖的枪声似乎只是前奏,各种火炮的炸裂声立刻在几面打响。
英*发现他们面临着昨天*卫*侦察营同样悲惨的局面,三个方向射来的火力飞快把伞兵们扫倒。鲜血溅满了路面,幸存者却发现他们无处可避。眨眼间,空降兵第1营几乎全灭。一息尚存的伞兵高喊着“WahoMahomed!”的战斗口号,直到最后一刻。
(当年作战的珍贵照片)
清晨6点半,尽管1营仅存39人,但英国伞兵们没有被吓到,第3营前出补上了1营留下的缺口,英*还在继续进攻。云层里慢慢透出了阳光,这些小伙子们的位置很快暴露。MG42和炮击炮立即射来。德*剽悍的火力让人抓狂。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3营敌不过泼洒的钢铁弹雨,没有活人能迎着那密集的火线前进,他们只能选择后退。
(19日被俘虏的英*伞兵)
负责接应的第2南斯塔福团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行动相对迟缓。打到中午,只剩下来人,连指挥官也受伤被俘。
兵力较多的11营试图通过占领高地来压制德*,但在爬高的过程中被对方观察哨发现,猛烈的炮火袭来,11营的伞兵们死伤遍地。
(德*SS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师的三号突击炮,时光交错的照片)
英*的进攻宣告失败,参与的4个伞兵营现在还剩多残兵,不仅未能达成目标,他们现在必须要考虑如何自保了!很快,他们撤退到西面距离大桥5公里的奥斯特贝克村(Oosterbeek),这里也是德*最初的指挥部所在。
阿纳姆大桥北岸驻守的第2营在苦等友*增援之时,还不断展开防御战,伤亡多人后,还剩余官兵仍在各栋建筑物里抵抗。德*针对英国伞兵的顽强抵抗,拿出了东线的手段。他们用迫击炮,榴弹炮,三号突击炮逐一轰击每栋房屋,让英*无处藏身。当2营的伞兵们被迫逃出建筑物之时,等待已久的狙击手和机枪就会开火。
(德*SS第9霍亨施陶芬装甲师的三号突击炮,虽然不是坦克,但用作步兵支援很合适)
即便是在这样多方受敌的恶劣环境下,英国伞兵也没有屈服,他们坚决不撤退。
在北部地区,英*第10和营也向阿纳姆前进,准备增援奋战的友*。降落地茂密的树林给他们提供了掩护,可刚走到树木稀疏的开阔地,几挺德*MG42机枪就同时开火,一个英*排迅速报销。在尝试了攻击德*防线过后,这两个营伤亡不小,释放了烟雾赶快撤出战斗。
(当年留下的照片,手持斯登冲锋枪的英*伞兵)
英*在侧翼的行动被证明毫无结果,第10营除了和波兰伞兵发生误击交火之外,还遭到德*猛烈的反扑。英*指挥官奎里佩(LionelQueripel)在第10营转移时主动担任后卫。他和士兵们抵挡着德*白天黑夜地反复攻击。在德*猛烈火力面前,奎里佩双臂都受了伤,可他仍然鼓励手下们继续用步枪和手榴弹抵抗。
随着面临压力的增加,他知道不能再呆下去了。于是奎里佩命令部下们全都撤退,尽管士兵们都反对,但是他还是坚持一个人留下来掩护大家撤离。奎里佩捏着他的手枪和几枚手榴弹跟士兵们告了别,这也是人们最后看见他的模样。牺牲以后,奎里佩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也是英联邦的最高*事荣誉。
至于第7营和波兰伞兵等其他部队,他们在已有防备的德*面前损失也很大。
(街道上战死的英*伞兵)
这天下午,英国皇家空*出动架飞机向苦战中的伞兵们空投了吨急需的补给品。结果由于英*占领区域被压缩,损失了13架飞机以后,地面的战士们只拿到了28吨物资,剩下的都落入德*手中,不少德国兵还是几年来头一次吃到正宗的巧克力。
(缴获空投物资的德*,有斯帕姆肉罐头和广受喜爱的盒装香烟)
交战第四天,9月20日——计划与现实。
(坚守在建筑物内的英*反坦克炮手,穿越时光的照片)
当各路友*接连失败,不得不在阿纳姆市内退缩自保的时候。还在坚守桥头的英*第2营营长福洛斯特中校终于和总部接通了无线电通讯。
“星期三早上第一道亮光闪过不久,德国人的炮击再次开始。现在桥梁两侧的建筑物已被摧毁殆尽,瓦砾仍在闷烧。我们剩下的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总部大楼周围,我们仍然可以控制这座桥。我们发现其中一座房屋的供水量有限,无论如何都足够了。最后,和师部的无线电通了,我终于可以和将*通话。真是十分高兴能听到他的声音。不过他只能告诉我关于陆*30*的事情,而不是真正鼓励其他部队向我们靠拢。显然,他们自己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令人沮丧的通话结束不久,福洛斯特中校被迫击炮弹炸伤,气浪把整个人甩出去几尺远。
第2营从上至下都正在忍受着煎熬,连勇敢的格雷伯恩中尉也在阻止德*上桥安放炸药之时,被坦克机枪扫射而死。
(被俘虏的英*伤兵)
随着战斗的进行,德*获得了不断的增援,希特勒同意荷兰的防御将得到绝对优先权,大量后备部队和武器装备被送往前线,莫德尔将*可以从容指挥反击。而英*的力量却越来越弱,空投地点一个个被占领,阵地不停缩小,连基础弹药量也无法维持了。
到现在为止,德*的人数已经反超英*,很快会变成3比1,4比1。而英国伞兵们苦盼的30*装甲部队依旧缺乏主动性,还时不时停下来等待步兵跟上伴随。
整个英*控制的大桥北岸现在全部处在德*的炮火轰击范围之内。德*继续先炮火再蚕食的战术,顽强抵抗的英国伞兵一群群被轰塌的房屋掩埋。
(攻入阿纳姆大街上的三号突击炮和德*掷弹兵)
不得已的情况下,英*于下午请求2小时停战,以撤出包括营长福洛斯特在内的伤员接受德*医疗照护,不少人就此成为俘虏。歌赋则接替营长位置继续领导作战。
(20日当天受伤的英国伞兵和皇家工兵留影)
剩下的时间里,德*持续逐屋清剿着包围圈里的残存英*,甚至大度的允许英国医护兵运送伞兵伤员通过阿纳姆大桥往南更远处的英*医疗站救治。用尽弹药的英*一部分投降,一部分冲向德*拼了刺刀。
星期四清晨5时,整个大桥北岸归于平静。在战斗的最后几个小时,残垣断壁中的英*桥头阵地电台发出了最后一条无线电信息。它没有被英国总部接收,但是德国人都听到了。
“弹药用尽,天佑吾皇!”(Outofammunition.GodSavetheKing.)
尾声。
失了大桥的控制权后,剩下几天的战斗便是整个英*第1空降师和波兰伞兵的求生之路。德*后来突破了他们的防御线,迫使英*撤退。
年9月25日,姗姗来迟的撤退命令终于抵达,英*第1空降师“红魔”渡过莱茵河退走,阿纳姆之战和市场花园行动归于失败。该师大约10人中,人阵亡,人被俘,损失率高达74%。
整个阿纳姆之战里:
英*和波兰*——约人阵亡,人被俘。
德*——约1人阵亡,0人受伤。
(被俘的大量英*伞兵)
简析:
阿纳姆之战是英*的重大失败。但这并不是空降兵们的责任,他们坚持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原计划。大批基层英*官兵阵亡,他们用生命在错误的计划中付出了最大努力。证明了英*作战计划的草率和单独作战能力的欠缺,也同时说明高层们不愿承认的现实——帝国已经衰落。
正如美*82空降师师长盖文所言:“无疑问地白朗宁*长(英*指挥官)缺乏作战经验却又不肯承认,硬是充好汉...他们的师部参谋思想太肤浅...为何英*作战常常犯错?...转变至今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的部队指挥官缺乏对战役从头到尾的清楚了解,从未决心整顿问题,怕苦畏难。”
除了情报工作失误,与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合作不力等等因素以外,那些坐着柔软沙发,在大地图上用彩笔指点江山者,恐怕忘了自己先前的胜利都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