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宝丰史志宝丰县国有商业的发展
TUhjnbcbe - 2021/6/22 14:59:00
宝丰民性朴厚,历世躬耕,不善商贾。至清末,县城内有南街当铺、东关“北隆盛”油坊、“天义堂”药材店及“福盛号”钱庄,时称宝丰四大商号,皆由晋(山西)陕(陕西)人经营。县人从商者多为坐营小店,或摆设地摊,或挑起货担,走乡串户。其中实力较强者,有尤定规、邓沐仁、董友仁等。民国2年(年),白朗义*李鸿宾部克城,四大商号除“北隆盛”油坊缩小规模外,其余3家离境,商业陷于萧条。社会秩序平稳后,尤、邓、董等商号日渐崛起。至民国17年(年),尤定规经营的“俊德昌”商号主要有粮行、糕点、杂货等店铺;董友仁经营的“恒顺昌”“恒顺泰”“恒顺福”等商号,有杂货、京货、粮行等店铺;邓沐仁经营的“双魁兴”商号,有粮行和烟行。民国18年(年),孙世贵、王泰等杆陷城,动乱中各商号损失惨重,其中尤、董、邓等商号元气大伤,趋于停业。其后,由何钦、陈忠等12人集股联办的“瑞丰长”百货店,虽时称宝丰第一商号,然较前者规模已相差甚远。民国26年(年),洛(阳)界(首)公路通车后,境区商业又随之发展。至民国33年(年)春,县城有旅社8家,车马店10家,食宿饭店34家,烟酒、杂货商店15家,炭场4家,缸场3家。尚有浴池、粮行、干果、铁木修理、机械修配等诸多店铺,境区商业渐趋发展。同年5月,日*侵入宝丰,县城沦陷,店铺惨遭洗劫,商业陷入历史上最冷落、萧条时期。年11月宝丰解放后,境区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年5月,全县私营工商业者达户,至年底,增至户。年,县人民*府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工商业*策,动员、帮助商户恢复营业,逐步建立国营商业体系,先后把粮、棉、布、糖、烟、酒、食盐、百货等经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境区建立发展供销合作商业,成为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渠道。年,对棉花实行预购,次年,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取缔私人粮行64户,油坊15家,酒坊8家,花行16家。年12月,对全县户小商小贩采取单线经销、单线代销、经销小组、合作商店、公私合营等形式进行改造。除按规定转入农业户人外,其余户人均纳入改造轨道,组成商店24个,合作小组19个,服务合作小组7个,饮食合作饭店5个,单干51户,过渡者户。至年,国营公司先后建立,供销商业已占领农村市场,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城乡流通日渐活跃,市场较为繁荣,购销两旺。当年,全县商业零售额达万元。其中国营商业.5万元,占38.57%;供销商业.4万元,占41.34%;合作店、组万元,占16.55%;个体商业28.1万元,占3.54%。年,在“左”倾错误影响下,集体商业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国营与供销合作商业合并,商业网点及人员大量减少,造成流通渠道单一化。从年起,农业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物资短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物价上涨。为稳定市场,商业部门对部分工业品、副食品先后实行凭证、凭票定量分配制。年始,对自行车、糖果、名酒、糕点等商品实行高价出售。年始,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上述高价商品逐渐恢复平价供应。“文化大革命”期间,购销业务放松,企业管理混乱,城乡市场物资供应紧张,官商作风滋长,商业经济效益锐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统一领导,专业划细,分摊核算,定额管理”的精神,成立五交化、纺织品等专业公司,增设商业服务网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有商业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货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按计划调拨供应,而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多方组织货源,商品的种类、数量增多。年8月,受全国商业市场影响,县境出现大规模的商品抢购风潮,商品价格猛涨,库存下降。抢购风过后,商品购销由旺转淡,市场疲软,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国营商业相继陷入困境。年,商务系统10家商业企业除石油公司外,其他9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国有民营。至年,全县国有商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商业局所属国有商业退出国有,转为个体民营经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丰史志宝丰县国有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