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全校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五四”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功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主力*作用,为我校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选树了6个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集体,授予学校颁发的在校生最高荣誉“五四青年标兵”称号,从而展示农大优秀学生集体的青春风貌,号召全校青年团体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激发大家崇尚荣誉和向榜样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评选工作自年3月启动以来,经集体申报、分团委推荐、分*委*审、校团委资格审查、公示无异议后共产生18个“五四青年标兵集体”的候选集体。最终现场答辩投票、评审小组核定确定水利研究生第一*支部、行知剧社、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励耘*支部、数学和峰云社6个集体当选我校年“五四青年标兵集体”荣誉称号。
校团委对全校同学发出号召:青春只有在信仰的引导下、奋进的过程中才会焕发光彩。希望同学们以“五四青年标兵集体”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集体风采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研究生第一*支部,水利研究生第一*支部是由37名研究生*员组成的一个大家庭,联系教师是北京市优秀思想*治工作者、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建“双带头人”康绍忠院士。每年有2/3以上*员在石羊河实验站开展试验,在实验站成立了石羊河临时*支部,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石羊河临时*支部书记,临时支部成员包括西北农林、北林等高校在站研究生。支部以水院特色的双班主任制度为基础,联合全国*建工作样板支部——水利系教职工*支部,形成在康绍忠院士带领下的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1+1+1”协同共建发展新模式。成员累计发表SCI文章25篇,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培比例41%,荣获校级学业奖学金累计56次,担任学生干部比例为70%,向学校、学院等网站发稿31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做报告34人次,接待国内外专家领导余人次。年*支部探索实践的基层*建工作经验在年教育部“基层*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中作为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20余家媒体重点宣传报道。
行知剧社,中国农业大学行知剧社成立于年,现共有团员70余人,是一支集创作、表演、舞台美术和艺术形象设计为一体的优秀学生戏剧团队,具有鲜明的大学生特色。作为青年团体,行知剧社以朗诵的形式,与艺术团共同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年11月,参加第六届大戏节,其多幕剧《稼穑之歌》、独幕剧《爷爷》在中戏实验剧场上演,并获得双金奖;年5月,行知剧社多位同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录制工作。为弘扬农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艺术团戏剧分团行知剧社的老师和同学们继年暑假之后再一次亲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行新的校史剧《稼穑之歌》的创作。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成立于年,一直秉承救死扶伤、敬老助残、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社团精神。参与鲜血人次,无偿献血量达ML+,保障临床学业需求,营造了校园无偿献血良好氛围。参加急救培训达多人次,掌握了急救知识的技术要领,得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统一制作的通用急救技能证。与校外组织和首都高校积极合作,开展知识讲座、义诊活动和捐赠活动。多次获得首都高等院校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先进集体、志愿服务优胜团队奖、优秀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组织奖和中国农业大学“志愿农大”优秀志愿服务团体奖等。
工学院励耘*支部,励耘班自年成立以来,共吸收6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励耘文化传承,影响力覆盖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励耘*支部加强思想建设,开展*十九大学习交流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学习会等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开展集体自习、班级小测、企业交流等活动;加强团队建设,开展团培活动、体育活动、元旦晚会和集体出游等活动。参加北京半程马拉松、学院风貌维护和迎新志愿活动,总志愿时长长达小时,并到佳木斯农场、青海小泊湖、云南镇康、广西百色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其成员共计有人次获得奖学金,总额达元;发表6篇SCI、3篇EI、2篇中文论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国家级特等奖、一、二等奖、省部级奖项若干。在历次社会实践中,共形成新闻稿10篇,个人总结74篇,总结报告15篇,共计17.6万字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