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夜风雨过后,烟台市长岛县砣矶岛迎来晴天。早晨7点10分,砣矶中心小学教师梁春玲早早走进3年级教室,打扫卫生。她一边用沾有消*水的拖把拖地,一边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一三五三个年级,学生共20人。“我是三年级班主任,教三五年级的英语和一三五年级的音乐。”
四周环海的小岛砣矶岛是梁春玲的家乡。从师范一毕业,她就回到海岛,一待就是28年。梁春玲说,生活工作条件是艰苦,交通不便,遇风遇雾,就停航;淡水相对紧缺,取暖要靠土暖气。“但岛上孩子也要读书,念好书。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们就在。”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据统计,我省目前乡村教师14.35人,仅近三年,全省新补充乡村教师3.5万人,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教师2.4万人。在偏远山区,在孤寂海岛,他们常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将扶智的触角伸向贫困学子,让我省脱贫攻坚的成色更足。
早晨8点,梁春玲开始当天第一节英语课。她首先为6名三年级学生唱了一首英文歌曲。课后,她告诉记者,这是她此前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省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学来的。“感谢省市组织的外出培训机会,既给我自己‘充电’,还能让我传递更多新鲜的教学信息给孩子们。”
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是实践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朱传纲介绍,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同时,我省开展乡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招募近名教育志愿者,采取送教下乡、连续培养的形式,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对受援县薄弱学科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截至目前,项目惠及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和34个财*困难县,培训涉及小学英语、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体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五个学科,志愿服务达人次,送教累计10万余学时,培训乡村中小学校长、教师2.5万人次。
“当时下着大雪,开车走了三小时,终于到了沂南。”日照市级学科带头人、日照一中音乐教师唐伟向记者回忆起三年前,首次送教的场景。因为没有送教经验,唐伟心里很忐忑,但一看到那些早早赶到教室等候上课的老师,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渴望,“我定下心来,并决定要坚守这份工作。”行驶2万公里,跨越5个县区,送教上百次,唐伟同受训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送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
(唐伟送教下乡现场)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作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要省份,我省教师教书育人足迹已遍布青藏高原。被称为“日喀则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拓荒人”,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张志强就来自山东。
(张志强和学生在一起)
两年前,我省启动实施首批“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张志强与另外19名援藏教师一道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经历了低压低氧造成的高原反应,张志强便积极着手筹划支教事宜。在他的努力坚持下,心理健康课开了起来,没有现行适合西藏学生的教材,他就自己搜集资料编写;没有做游戏的道具,他就将办公室的报纸拿来当道具……耳目一新的理念让心理健康课很快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山东省首批“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教师合影)
“一切从零开始,日喀则从此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经过努力,我们日喀则市第一高中的心理辅导中心已经建起来了,咨询室、放松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都已初具规模。”谈起自己在日喀则市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筚路蓝缕,张志强倍感自豪。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我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市第一高中、第二高中的“组团式”援藏教师工作队和支援白朗中学的“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教师工作队主动与受援学校对接,协同受援学校制定开学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从3月5日起,启动“空中课堂”,开展网上教学。截至目前,已开设受援学校初中、高中所有年级绝大部分课程,覆盖近名学生。
(年7月4日参加国家教育部首届万名支教计划的教师圆满完成在*麦盖提县的支教任务,山东省援疆指挥部领导在喀什机场为老师们送行)
就在几天前,9月1日,赴*建设兵团十二师支教教师启程。我省近日已选派60名支教教师,分赴西藏日喀则、兵团十二师和青海海北州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今年我省共选派第二批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教师和山东省援青教师名,其余名支教喀什的援疆教师已选拔完毕,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喀什地区中小学开学安排,准备随时进疆支教……
部分内容整理自大众网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