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当选多庆村*支部书记以来,米次在这一岗位上已经干了11个年头。11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村里18个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有的走上了致富路。年,多庆村获得西藏自治区综治集体奖,年米次个人又获得优秀村支书荣誉称号,并获得奖金4万元。见到米次书记,一眼就能注意到他别在胸前的闪亮的中国共产*员*徽。他说,正是因为一名共产*员的神圣使命感,激励着自己无私奉献,当好全村发展的带路人、带头人。
多庆村是一个标准的“高原村”,海拔米以上,是标准的三类区。受自然条件限制,早些年,村里除了牧业外,没有其他产业。村民穷,村集体也穷。米次说:“那时候,村委条件都很差,只有一间小房子当办公室,开会时感觉人都转不过身来。”
当选村支书后,米次谋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建议村里发展饲草业,同时兴建温室大棚。多庆村是个牧业村,发展饲草业大家都非常支持。目前,村里群众拥有的草场亩,村集体种的人工草场亩,项目发展良好,效益显著。
难的是发展温室大棚。不少群众质疑,在牧区发展温室大棚,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再说了,牧民们根本不会种菜,缺乏技术。再退一步说,即使种出来菜,往哪里销售呢?米次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想方设法与其他村干部沟通,向群众讲解种菜的好处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大家还有疑虑,米次觉得看准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成果。
为此,县里举办蔬菜大棚的种植培训,他向乡里争取,村里每户都至少能有一个人参加同,那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参加。在县人社局组织下,米次邀请白朗县技术员来村里为村民指导示范蔬菜种植。村里还曾经专门包车拉着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米次动员村两委的*员带头,建设温室大棚种菜。一年下来,那些种大棚的家庭收入可观,群众种菜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米次说:“刚开始建起了7个大棚,现在已经有40多个。种得蔬菜包括白菜、萝卜、*瓜、南瓜、青椒等十几个品种。产量都很不错。”如今,一个大棚基本上能稳定收入2万元以上。
牧业是多庆村的传统产业,群众家家户户都养羊,最多的一户多达四五百只。相邻的古汝村建设起岗巴羊繁育基地,多庆村的羊可以入股。米次积极动员群众入股。他介绍说,岗巴羊产业是亚东县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基地以“牧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经营管理,牧民以自家的羊计价入股后,根据测算,现在一只羊以六七百块钱入股公司,年底时大约可以卖到约一千二三百块钱。这部分利润,公司将首先提取20%分红给贫困户,剩余的80%再统一分配,贫困群众能够参加二次分红。米次说:“显而易见,所有入股的群众都会获得显著收益,贫困家庭受益更大。”目前,村里大部分牧民已经入股。
另外,多庆村还通过落实国家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无劳力定向补助、教育扶持等*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寻找创业机会,提高创业能力,使贫困户迅速摆脱贫困,“现在,贫困户最少的每年也有一万六千元左右的收入。”
既然当了村支书,就要全心全意为村集体谋发展。米次说:“大家信任我,说真的,我压力也很大,只有全心全意来做好这份工作。”家人也是全心全意支持他。每逢家里遇到事情,虽然也是问他,但他其实根本帮不上忙,因为抽不出时间。甚至有时候忙工作,饭也顾不上吃,还是妻子放下家里的活,到办公室给他送饭。
原来,米次家里养了多只羊,因为他没时间照料,现在减少到30多头。米次认为,为了村子,为了群众,自己牺牲一些利益是值得的。“个人的利益要放在后面。实际上,集体富裕了,包括我们家庭也能从中受益,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优先考虑集体。我还特意叮嘱今年新当选的村妇女主任,工作中一定要把集体放在前面。”
对于村集体的下一步发展,米次谋划得非常清楚。首先要加强牧业,提升养殖技术,提高产量。提高饲草种植水平,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扩大温室大棚种植面积。鼓励群众自愿入股帕里牦牛发展技术公司。“我还计划村里成立一个纺织公司,因为村民都会纺羊毛、编织毛毯,只是还需要开拓销路。”
供稿人:于国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