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评论写出黑土地独一份的文化韵味
TUhjnbcbe - 2025/1/27 20:42:00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东北城市面貌发生新的改变,为东北城市文学创作提供崭新素材。图为吉林长春城市景观。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提起东北文学,人们往往会想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乡土文学,张抗抗、梁晓声等人笔下的知青文学,以草明、雷加作品为代表的工业题材作品,以及迟子建、萨娜等人笔下的民族文学或者生态文学等。而东北的城市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需要面向未来的、充满力量的文学

近代以来,东北是全国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作为共和国的工业基地,东北的城市与工厂,支援、带动着全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其他区域城市难以比拟的灿烂过往。草明的《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艾芜的《百炼成钢》、萧军的《五月的矿山》、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白朗的《为了幸福的明天》、雷加的《潜力》三部曲等作品,记录了这段光辉的岁月,展示了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的肌理与蓝图,也呈现了以工厂生活为表征的社会主义城市生活的新风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这些作品再现了共和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描写了社会主义工人群体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既表现了作家对革命主体的想象,也表现了作家对未来城市主体的想象。

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辉煌的东北城市经历了经济转轨所带来的疼痛与感伤,历史的巨变给东北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情感落差,邓刚、胡小胡、李铁、孙春平、商国华等作家的作品,写出了国有企业旧体制的种种弊病,以及国企改革过程中工人群体的经历和遭遇,为改革年代的东北城市树碑立传。

对于这些书写工厂故事和工人生活的作品,我们习惯将其纳入“工业题材”的范畴加以认知和讨论。应该注意到,这些作品记录了共和国工业基地的历史变迁,书写了当代东北城市的前史后传,同时也表现了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以及改革年代里作为现代城市人的工人群体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作品也是东北城市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这个时期东北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记忆。这些作品给新时代的东北城市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近来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论写出黑土地独一份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