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人民日报点赞的济南老张把湘西种植技术
TUhjnbcbe - 2025/1/19 17:19:00

“我觉得这些都是分内的事,这么宣传我还太不适应。”刚回济南的张峰对自己的“出名”感到意外。1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题为《牵手教种菜乡亲齐生财》的文章,重点报道了济南市“牵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对济南人老张从济南到湘西传授大棚种植技术,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给予点赞。张峰告诉记者,蔬菜种植技术造福百姓,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湘西亲人,既能让湘西当地的农民通过劳作获得收入,又能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带领湘西人民脱贫致富,这本身也是他的责任。

自年10月中央确定济南市与湘西州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以来,济南市与湘西州牢牢把握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山东、湖南两省的决策部署,在构建协作机制、加强产业合作、强化人才支援、落实帮扶资金等方面,加强对接、密切协作,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数以千计的济南人才奔赴湘西,为湘西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济南老张”就是其中之一。

张峰(左二)为湘西村民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的责任”

张峰今年55岁,是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东张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更是一名掌握越冬日光温室生产核心技术的职业农民,曾作为西藏白朗县越冬日光温室生产技术指导,一干就是9年,被历城区政府聘请为农民技术员。

年,接到要去历城区国家东西部协作对口联系县——保靖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派遣任务时,张峰的外孙女刚出生不久,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大可不必再操心受累。然而张峰却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得有担当和责任。

年9月,做通家人思想工作的张峰,来到了保靖阳朝溪洲村农业科技示范园,放下行李的那一刻起,张峰便一头扎进了保靖县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工程的建设中。

张峰从历城区托运了辣椒、西红柿、草莓、黄瓜、茄子等苗株,带领村民培育了3个大棚育苗床,培养移栽成8个蔬菜大棚。为了提高苗株成活率,入冬以来,每天晚上,张峰都会与大棚里的工人一道,给大棚盖上智能棉被,保温增暖。

年12月30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暴雪降临保靖县,为了不让积雪压垮棚架,一早醒来的张峰来不及吃饭,组织村民紧急处理大棚积雪,与时间赛跑。

“哗啦啦哗啦啦……”经过刨雪打雪,积雪迅速滑落下来,大棚顶部的大棉被一截一截翻滚,有的被积雪砸在脸上,有的落在脖子里,透凉透凉,大伙甚至顾不上擦拭一下,铲的铲,刨的刨,打的打,积雪逐渐被清理。连续5个大棚清理完毕后,张峰与同伴们的手已冻僵,脸呈红紫色。

有付出就有收获,到保靖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峰天天耕耘在大棚蔬菜基地,当年大棚蔬菜基地就实现了丰产丰收。

“水土不服?我还就不信这邪”

阳朝乡地势开阔肥沃,素有“保靖粮仓”之称,也是保靖蔬菜主产区之一,主要为县城提供新鲜蔬菜,但是当地蔬菜种植仍沿用传统种植方式,产效低。

“不怕冷,就怕没阳光,像西红柿,光照不够就不变红。”张峰说。济南晴天多、空气相对干燥,而湘西全年阴天居多。怎样在大棚补光补温,保证蔬菜高品质生长,成了摆在张峰面前的难题。

张峰的付出乡亲们看在眼里:“那段时间,老张一有空就蹲守在蔬菜基地,寻找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对比筛选,张峰终于探索出了一套大棚蔬菜补光补温的路子。在张峰的技术指导下,刚种下不到一个月的西红柿苗已经开始挂果。

“现在示范园种植的西红柿亩产在公斤到公斤左右。保靖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的5个大棚已经实现了50多万元的产出,其中就有我和乡亲们的努力。”张峰自豪地说。

不只是蔬菜经受住了阴天多阳光少的洗礼,老张本人其实也经受了一系列的“水土不服”。

年9月,到保靖一个星期后,老张的双脚开始长丘疹甚至水痘,眼看着越长越多,后来双脚都长满了。每天老张都要换两次药用胶布,因为天气火热,双脚的丘疹好了又复发。

“老张从来没喊一声痛,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感动之余,徐保洪、陈祖枝等几位村民自发地给老张送去卫生胶布。尽管走路极不方便,但是老张还是穿着解放军鞋,穿梭在蔬菜基地。“水土不服?我还就不信这邪!”张峰咬牙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直到两个多月后,老张的脚才痊愈。

“最大的愿望是带大家脱贫致富”

在保靖阳朝溪洲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张峰每天往返于蔬菜基地、宿舍之间,一心扑在大棚蔬菜上。“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保靖的老百姓学会这个技术,通过改善种植方式种好蔬菜,好发家致富。”

“授粉的剂量、浓度、间隔时间我们都学会了,过去我们没有基础,不懂技术,老张就耐下心来,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老张给村民传授技术毫无保留,我们都把老张当作亲人。”“老张把大棚基地当作他的家,哪个大棚的塑料薄膜烂了,老张总是第一个发现,每次他都会很细心地亲自带头整理,或者换上新的薄膜,他把这些蔬菜当成菜宝宝一样地呵护。”“老张这么尽心尽力帮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再不努力的话,真的都不好意思”……走在大棚蔬菜基地,村民们对老张的好评不绝于耳。

在阳朝乡溪洲村大棚蔬菜基地,张峰通过教授农民种植技术,让他们获得收入。现在村民们每天在基地工作八小时,一天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

连片蔬菜大棚内一片绿油油,如今的溪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过去的粗放式蔬菜种植方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蔬菜种植队伍多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新式的大棚二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直接带动户建档立卡户余人的稳定脱贫。

“年后正月初十就回湘西那边,现在基地里的蔬菜正在培育阶段,离不了人,我得回去盯着。”张峰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日报点赞的济南老张把湘西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