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空军成立于年11月11日,比之要早,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于年3月1日,即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又称“东北老航校”。
比之更早,我军拥有并参加实战的第一架飞机,可追溯到红军时期的年,即红四方面军的“列宁”号,为此专门成立了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
若再往前追溯的话,其实中国航空发展史几乎与世界同步,除了人们熟知的第一位飞上蓝天的冯如,还有创下诸多纪录的谭根、李宝焌、刘佐成、秦国镛、潘世忠、历汝燕等,他们的背后又有着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包括我军第一位飞行员龙文光,以及第一架“列宁”号飞机本身。
一、中国人首次在中国领空飞行
众所周知,莱特兄弟于年造出世界首架飞机。仅在4年后,冯如便在美国奥克兰创办飞机制造厂,并于年9月21日首次试飞成功。
在此期间,谭根在奥克兰与冯如结识后,开始学习飞机技术,并于年设计制造了一架具有技术革新意义的水上飞机,即将发动机安装在机头,这意味着防水功能必须过硬,因此摘得“万国飞机制造大会比赛冠军奖”。要知道,红军的“列宁”号就是一架美制水陆两栖侦察机。
率先带着飞机回来的并非冯如,而是留学日本的李宝焌、刘佐成,他们于年8月15日归国,先后于年10月、年3月,在北京南苑校阅场进行试飞,但均未能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李宝焌、刘佐成于年11月率先发起成立中国航空研究会,李宝焌于当年12月在上海《东方杂志》发表《研究飞行机报告》一文,被视为我国第一篇航空论文,而且文中提出的“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比英国试飞世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早了39年。
年2月,冯如从美国带回2架飞机及制造设备,被广东革命政府任命为飞行队长。不过,冯如与李宝焌、刘佐成一样,未能成为在祖国领空飞行的第一人,而且他们的飞机不具武装性质。
同年即年1月7日,美国在旧金山进行了世界首次飞机实弹轰炸试验;4月1日,英国组建皇家工兵航空营,下辖2个连,其中的第1连列装热气球、飞艇和风筝,第2连列装飞机,这是世界首支军用飞机建制部队,但隶属于陆军(英国于年组建世界首支单列空军);
仍是同年,在意土战争期间,即意大利与土耳其争夺利比亚之的黎波里塔尼亚,10月23日,意军一架布莱里奥XI型侦察机,飞临土军阵地上空进行侦察,此为世界首次将飞机用于军事行动;
10月25日,意军一架纽波特侦察机在执行任务时,机翼被3颗来福枪子弹击中,此为世界首次飞机遭到地面火力杀伤;
11月1日,意军一架“鸽”式单翼侦察机,在土军阵地上空投下4颗“西佩利”榴弹,此为世界首次飞机进行空袭。
这就要说到中国的秦国镛了,其于年奉满清政府公派,先后赴法国、比利时留学,回国后出任南苑航校校长,于年4月6日驾机升空,此举被北京《顺天时报》、上海《申报》和《新闻报》等媒体报道,并称其为“在祖国蓝天飞行的第一位杰出的中国飞行员”。
同年,公派留学英国的厉汝燕接受上海革命军政府的委托,在德国采购2架“鸽”式单翼机带回国内,后于年4月13日、14日,在上海江湾跑马场进行飞行表演,此举被国内外媒体大幅报道。
四个月后,即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进行飞行表演,不幸失事殉难。
同年,初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决定成立航空学校,随后,从法国购进12架“哥德隆”教练机。
年9月,北洋政府正式开办飞行教练班(南苑航空学校),秦国镛出任校长,潘世忠、厉汝燕为飞行教官。在南苑航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首支飞机建制部队——独立飞行大队,秦国镛兼任大队长,但归属陆军第3师,而非单列的空军。
至于李宝焌、刘佐成,他们是同盟会员,所以追随孙中山到南京,后到上海从事飞行教学与飞机研发工作,但袁世凯把持的北洋政府不予拨发经费,李宝焌只得四处奔波筹款,终因劳累成疾于年病逝,年仅26岁。
刘佐成一度回到北京出任南苑航校教官,在孙中山于年7月发起讨袁二次革命后,他悄然出离北京,策划刺杀袁世凯属下福建都督护军使李厚基未果,被迫逃到日本,后于年落脚奉系把持的北洋政府,又于北伐成功后归附南京政府,虽然一直在航空领域供职,但基本是闲差而未有建树。
类似因时局动荡而扭转事业轨迹的事情,也发生在秦国镛、潘世忠、厉汝燕以及谭根等人身上,这可以说是旧中国第一代航空人的宿命。
二、旧中国的首架战机与实战
继续说潘世忠,其于年赴法国留学,专习飞机制造及飞行技术,于年12月获得法兰西国防航空联合会证书。
他在南苑航校担任飞行教官的同时,还兼任校办工厂厂长,并于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架单翼机,成为在中国本土制造飞机的第一人。
同年冬,内蒙古发生武装冲突,潘世忠奉命驾机执行侦察任务,并为地面部队提供情报,这是中国首次将飞机用于军事行动。
再横向看世界,早期的飞机主要被用于侦察,有时会徒手抛下陆军使用的手榴弹或迫击炮弹、榴弹等,后来有了自制航空炸弹,但仍是进行简单且命中率不高的空袭。
需要说明的是,世界上有记录的首次空袭并非飞机,而是在年~年奥意战争期间,奥地利军队利用气球悬挂炸弹进行空飘轰炸。在二战后期,日本曾利用气球空飘燃烧弹袭击美国本土。至今,这种方式仍被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用于巴以地区。
年,法国人孟戈菲兄弟造出载人热气球,并设想用以实施空投轰炸,但因球体必须用绳索予以固定,所以最终未能实现,只是被用于高空观察、炮火定位与联络指挥。
在热气球之后衍生出载人飞艇,至年,法国人亨利·吉法尔造出可操纵蒸汽动力飞艇,尤其是德国人齐柏林于年造出硬式飞艇,让远程战略空袭得以实现。
只说在一战初期,飞艇因为载重大、航程远、可稳定操控等优势,成为实施空袭的主战航空器,包括德军于年8月5日轰炸比利时列日要塞,于年1月开始持续轰炸英国伦敦。
至于有记录的首次飞机空战,要比意军飞行员于年进行首次空袭晚一些,只因早期的飞机结构不适宜装配火器,加之数量少、载重小、航程短及续航能力差等因素,以至敌对双方很难在战场相遇,何况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能力配备飞机,也就很难形成空战。
不过,随着飞机被列装的数量及范围加大,敌对双方相遇的几率也增大,便逐步从飞行员用于自卫的手枪到自动步枪,再到利用陆军的制式轻武器自行改造,直至将机枪搬上飞机。
具体而言,仍是在一战初期,法、德飞行员曾用手枪对射,自然不会有任何战损,也不应算是真正意义的空战。
此后的年10月5日,法军飞行员约瑟夫·弗朗茨、观察员兼射手路易·凯诺,用一挺装配在瓦赞飞机上的哈奇开斯机枪,将一架德军飞机击落,由此开创空战先河。
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飞机适宜或有资金装配机枪,另外还有诸多致命的技术原因。
比如,在射击时要特别小心避开螺旋桨、机翼和尾翼,否则就会发生自杀事件了,而由此形成的射击死角,以及飞行员为了配合及保证射手的安全,操纵飞机的动作不能太过剧烈,这就让敌机更容易进行规避,进而限制了发生空战的几率与效果,除非双方坚持进行空中决斗。
再比如,上述哈奇开斯机枪采用的是弹板供弹,每个弹板只有15发子弹,平时需要配备一名供弹手连续填装,这是典型的陆军战斗模式,但让法军的飞行射手非常头痛。
相比而言,英军的维克斯机枪、刘易斯机枪(与法军的哈奇开斯机枪并称一战航空机枪“三剑客”)是弹鼓供弹,更适宜当作航空火器,但仍需进行适应空战特点的改造,比如:水冷改气冷、或直接取消气冷套筒、换装环形表尺、枪托改手柄、加大弹鼓容量、将拉机柄改装到枪身左侧等。可是,早期的飞机只能将机枪置于机体上方,抛出的弹壳有时会碰损飞机蒙皮乃至螺旋桨。
不过,飞机制造技术随着战争而发展迅猛,不仅从侦察机衍生出战斗机、轰炸机等,发动机、机体构件等也更能经受剧烈动作,尤其火器射击装置与螺旋桨旋转同步的技术难点被突破,进而,既能在高速中进行追逐咬尾射击,又能省去专职射手,这就让飞行员可以真正做到人机合一,并可以大胆做出超常规动作。总之,从一战期间的年开始,飞机逐渐替代飞艇成为空战及空袭的主角。
再看中国,前文有述,潘世忠于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架单翼机,但未能成功升空,后于年制造了一架双翼机,配置的发动机及一挺机枪均为汉阳兵工厂制造,又于年研发制造了航空炸弹,此为中国第一架自制军用武装飞机,其机身涂刷数字“1”,并被命名为“车枪”号,由蒋逵、何士龙试飞成功。
至于发生在中国领空的首次实战,多数认为是在年张勋复辟期间,南苑航校派出潘世忠(有说秦国镛)、学员尉迟良,于7月7日向紫禁城投下3枚炸弹;另有2架飞机分别轰炸了在北京南池子的张勋住宅,以及在丰台地区的辫子军阵地。随后,末代皇帝溥仪再次宣布退位。
另有一说,在白朗起义期间的年,南苑航校先后派出3架飞机,分别由秦国镛、潘世忠、厉汝燕驾驶,飞临河南、陕西、甘肃上空,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侦察与轰炸。
由此可见,中国航空发展初期虽然几乎与世界同步,不过随着各怀鬼胎的军阀混战,以及被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等,导致时局动荡、经济萎缩,航空经费随之被裁减,潘世忠兼管的南苑航校工厂,甚至生产出售家具填补亏空,最为痛心的是航空人才由此流失。
同样是基于混战与割据,部分军阀先后独自组建了航空队,并根据自身条件,从不同国家购进型号、用途各异的飞机,但终归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尤其只能被动购买、仿制一些初级飞机,甚至只是止步于耀武扬威的面子工程,以至再未培养出或吸引来像冯如、谭根、李宝焌、刘佐成、秦国镛、历汝燕、潘世忠等那样的航空人才,因此逐渐与世界拉开距离,乃至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实质性发展,包括在抗美援朝中直接对阵美国空军,并取得世界瞩目的骄人战绩,而于年正式列装部队的歼-20隐身战斗机,则代表着中国航空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回到当年,国民党政府于年才建起统一的空军,但仅是处于表面形式上,因为地方军阀仍有独立指挥权,而最具实力的张学良东北空军,在同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中,除了留在北平的几架侦察机,悉数落到日军的手中,包括飞机制造厂。就在前一年,红军拥有了第一架飞机。
三、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年2月16日,在鄂豫皖根据地西部的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今属湖北大悟县),一架隶属国民党空军驻汉口第4队的侦察机,因为大雾迷航耗尽燃油迫降,飞行员龙文光被红军俘获。
龙文光原是黄埔三期步兵科学生,后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再奉派赴苏联学习飞行,其同学包括:常乾坤(开国中将、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徐介藩(开国大校后升少将、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冯达飞(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年牺牲)、毛邦初(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张廷孟(国民党空军参谋长)等。
当时,徐向前在鄂豫边区任红31师副师长(年11月7日成立红四方面军任总指挥),他是黄埔一期,龙文光是黄埔三期,经说服教育工作,龙文光决定留下参加红军,由此成为我军的首位飞行员,其后任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局长,所驾驶的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
“列宁”号是由美国钱斯·沃特公司制造,即专为美海军设计的柯塞式O2U系列双座双翼水陆两栖武装侦察机,后座装配一挺7.62毫米勃朗宁机枪(相关史料并未提及“列宁”号是否配置机枪,以及是否有另一位飞行员或随机观察员)。
柯塞(可塞、可赛)是“Corsair”的音译,直译为“海盗”,可配备到巡洋舰、战列舰及航母上。在柯塞系列机型中,生产数量最多并出口不同国家的是O2U-3,专对中国的外贸版被称为柯塞式V-65C。
红军为了保护“列宁”号免遭敌人破坏,在迫降地陈家河拆解后,运至50华里外的林家湾(今河南新县卡房乡),其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毗邻,距武汉公里、信阳公里。
此后,通过俘获的国民党第34师师长岳维峻的亲属,从武汉购进余公升燃油,并修建了2个简易机场,“列宁”号得以重上蓝天。
四、“列宁”号第一次参加战斗
年8月9日,“列宁”号飞临武汉上空进行侦察并撒下传单,引发国民党当局极大不安,国民政府军委会南昌行营主办的《扫荡三日刊》(年6月更名《扫荡报》)惊呼:“共军‘列宁’号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潢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有关军方,已通令各地严加防范。”
11月10日起,红四方面军围困攻打黄安县城,“列宁”号奉命进行空袭轰炸,为此临时安装了炸弹挂架。
在《徐向前传》(第页,当代中国出版社,年版)中,有这样的记述:
在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中,“列宁”号的这次行动被艺术再现,只是有一些细节似与史实不符,先见下图:
“列宁”号是一架双座侦察机,投弹手无需捆绑在机体外侧,也无需使用手榴弹进行空袭,因为红四方面军先后缴获了一批迫击炮乃至山炮,相比采用延时爆炸方式的手榴弹,引信碰炸且威力更大的炮弹,尤其是带有定向尾翼的迫击炮弹,更适合当作航空炸弹进行空投轰炸。
此外,出于自身及居民安全的考虑——若要相对准确地轰炸敌方目标,则需进行超低空空投,这就有可能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加之带弹方式及带弹量的限制,势必无法或无需进行反复轰炸,何况当年飞机非常稀少,仅是飞临上空就能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对于“列宁”号空袭黄安县城的行动,多数史家认为是“我军建军史上第一次有飞机参加战斗”,不过,另有认为首次是在稍早的5月1日,轰炸目标是光山县沙窝高山寨(今属河南新县)。无论怎样,“列宁”号参加战斗是确凿无疑。
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8月上旬,徐向前下令将“列宁”号拆解埋藏;10月,红四方面军突围向西长征,至川陕地区开辟新根据地。
国民党军队在占领大别山地区后,起获“列宁”号的部分组件,其他在解放后的年重见天日。如今在北京航空博物馆,陈列着“列宁”号的1:1复制品。
至于龙文光,在突围失散后潜回武汉家中,不久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年8月9日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红四方面军忍痛掩埋“列宁”号的年,红一方面军在漳州缴获了2架飞机,其中之一被命名为“马克思”号,由于相关史料比“列宁”号更少,因此,有些细节引发坊间乃至史学界的不同记述与争论。对此,因本文篇幅所限留待后叙,以期在交流探讨中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