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与日军相比,最大的劣势就体现在武器装备方面,有些部队的武器弹药简陋、单薄到了令人难信的地步。然而,在中日双方生死较量的战场上,新四军、八路军常常上演以弱胜强、以落后武器胜先进装备的经典战例。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或许大家可以从下面讲述的这次战斗经过中找到部分答案,特别值得注意是文中列出的那份极为具体、到位的作战方案,或许你看完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年秋,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九连在江苏省武进、丹阳两县交界处驻扎下来。全连共有一百多名官军,其中连长唐启发、指导员邹志成等五人当过红军。
当时这个连队的武器装备非常差,全连只有一挺白朗宁轻机枪、几支中正式步枪,其余大部分都是湖北条、老套筒步枪,弹药更是奇缺。
9月24日,也就是宿营的当天晚上,当地政府领导和侦察员描述了近几天日本鬼子的活动情况。就在几天前,日本鬼子从丹阳、常州调了二百多人集结在奔牛镇,准备9月25日晚上分乘七辆汽车到西夏墅集中,在26日天亮前“扫荡”丹阳访仙桥一带的游击队。
九连首长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伏击机会,于是研究决定在此地打一场伏击战。
25日一大早,连长唐启发带了三个排长去西夏墅至奔牛镇的公路处选择伏击地点。经观察,确定伏击地点选择在离西夏墅五里来路,距奔牛镇七八里路的陈巷桥村南一线。
西夏墅至奔牛镇的这条公路呈北南走向,公路东侧紧靠着一条河,路西侧陈巷桥村南是一些坏土墙、田埂、坟墓等,便于部队隐蔽。
回到部队后,唐启发立即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研究具体的作战方案。午饭后,又召开了全连大会,连指导员向战士们阐述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以及怎样打好这一仗。并且提出只要全连指战员服从命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打好这一仗。接着由连长唐启发下达了作战命令和具体作战方案:
一、二百多个鬼子将分乘一辆汽车由奔牛镇(南)沿公路向西夏墅(北)方向行驶。二排负责打头,一排负责中间,三排负责截尾。
二、二排四班、五班打第一辆汽车,六班打第二辆汽车,一排一班打第三辆汽车,二班打第四辆汽车,三班打第五辆汽车,3排7班打第六辆汽车,八班、九班打第七辆汽车。为什么两头的鬼子汽车要由二个班打一辆呢?是由于鬼子的第一辆汽车是头,不能让它冲出伏击圈,而重点打尾部的第七辆车则是为了不让鬼子往回跑掉。此次伏击战胜败的关键就在于这一前、一后,尤其是最前面的第一辆汽车。
三、将全连唯一的一挺轻机枪安排在最前头,其主要任务是:(1)把鬼子第一辆汽车的驾驶员打死;(2)架在河边由北向南顺公路东侧和河沿扫射鬼子;(3)起此次伏击战战斗开始的指挥信号作用。即机枪一响,伏击战开始。
四、每个战士配备四颗手榴弹,但每人只许投三颗。第一颗向车上投,第二颗往公路上和车下扔,第三颗投向河边,投完三颗手榴弹后,每个战士向河边打两排子枪。
五、在整个伏击战斗过程中,若有突变,各排、班、个人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置。
六、一切行动听指挥,按上面各点顺序执行,不能有丝毫差错。
七、从进入伏击阵地开始,不准讲话和发出异样声响及火光,防止暴露目标。
八、连长唐连发的指挥位置在二排,指导员邹志成在一排,副指导员陈骏清在三排。切记:机枪响就是战斗开始的信号。
会后,各班排讨论如何准确地执行八条规定。班、排、个人写挑战书、保证书和决心书。晚饭后,全连指战员稍微休息一会就出发了。不到晚上八点钟就进入了伏击阵地。
时间不到九点,九连指战员就听到公路上传来的汽车声,鬼子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七辆汽车的距离前后不到一百五十米,由公路南面向我们伏击圈开来。这七辆汽车相距很近,对新四军这次伏击很有利。每个战士都把3颗手榴弹的盖子拧开放在自己面前,只等战斗开始的信号。
就在这时,机枪声响了。全连每个战士迅速将手中的第一颗手榴弹投向鬼子的汽车,接着又将第二颗手榴弹投向鬼子的汽车肚子下,这时鬼子的汽车燃起了大火,三颗手榴弹打过后,大家又一起向河边方向打了两排子枪。
这时对方一点声音也没有,二百多个日本鬼子一下子被新四军打蒙了。前后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结束了战斗。
九连指战员没有清扫战场,在连长唐启发的一声命令下,全连战士迅速地撤离了战场。这是因为战场两头的敌人援兵驻地离他们较近,如果恋战或清理战场,敌援兵一到我们将受到很大损失,另外又怕中弹后的鬼子汽车如果发生爆炸,会炸伤九连指战员。
在九连撤离战场走出不到一里路远,果真听到后面鬼子汽车上的弹药爆炸了。
第二天,听当地老百姓讲,二百多个鬼子,只剩下十几个伤员和几个没有负伤的,河里还淹死了好几个日本鬼子。而九连只有一个战士负了伤。
这次伏击战的胜利充分证明,八路军、新四军虽然装备差,照样能够战胜武器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这一仗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速战速决成功的伏击战。这次胜仗,就此奠定了九连作为“老虎团”生力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