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从菜都到硅谷,院士专家建言寿光
TUhjnbcbe - 2024/8/12 16:21:00
00:23

4月16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蔬菜改变中国》研讨会上,方智远、赵春江等院士、专家对寿光确立的“打造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硅谷”的新定位表示赞同,建议寿光要加速从“菜都”走向“硅谷”,全力抢占蔬菜全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

“寿光确立了打造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硅谷的新定位,蔬菜产业正在由输出产品、人才、技术向输出标准、体制机制转变,寿光正从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向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

他介绍,寿光常年有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目前在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蔬菜基地,寿光标准在26个省份落地开花。如西藏白朗县以前只能种植萝卜、土豆,通过建设万亩蔬菜大棚,以1.28%的可耕地产出了占农牧业总量41%的效益,当地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40多家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规划建设了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蔬菜园区,全部按照绿色、有机、欧盟GAP标准生产,物联网应用率超过80%,每一个大棚就是一个“标准工厂”,农民正在成为产业工人。

赵绪春认为,总书记点赞的“寿光模式”近年来通过创新发展,鲜明回答了4个问题: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靠什么——以科技创新再掀绿色革命新浪潮;发展动力在哪里——聚焦供给侧改革新方向;发展方向在哪里——把握全产业链拓展新形势;根本目的是什么——把准富民增收新要求。

听说目前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品种个、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由10年前的54%提升到70%以上,今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很高兴。年,中国农科院在寿光建了蔬菜研发中心,当年方智远去了4次寿光。“以前育种追求的主要是产量,而现在育种不仅要产量高,更要把品质放第一位,聚焦优质、高效、绿色。”他说。

“寿光的变化,让我们学蔬菜、学农的人感到扬眉吐气。”研讨会上,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说。他注意到,比起当年,现在寿光蔬菜生产正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手工劳作向人工智能转变,寿光正在集成全国乃至世界蔬菜高科技成果来进行全产业链创新。“寿光不仅是全国重要的蔬菜产销中心,更是蔬菜产业人才培养辐射中心,未来将成为蔬菜技术创新中心、蔬菜装备设施研发制造中心,向外输出种子、装备、标准。”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寿光设计建造了一个单体面积亩的玻璃智能温室,安装了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应用了多项专利成果。目前,这个“超级温室”已经投用,目标是一年收获万公斤西红柿,能耗较荷兰模式降低一半。“农业发展靠科技,而干事的关键是人。我感到寿光当地政府部门有着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我做智能温室,从提出立意到论证,一直到实施,整个过程,寿光干部围绕项目做决策,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非常务实,肯干、实干。希望这种作风继续保持发扬。”赵春江说。

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奖”获得者刘效礼少将是寿光人,13岁以前生活在寿光,直到读完高小。“了解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产生了一种感觉:一个人最大的荣幸莫过于有一个繁荣富裕的家乡。我为寿光感到高兴,我为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胸怀博大感到自豪。这些成绩是硬干出来的,我相信老家人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寿光市委市政府联合制作,今年2月播出的4集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全程展现了由寿光冬暖式大棚引发的“绿色革命”。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上世纪80年代是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三元朱村第一批大棚建起来他就去采访了,见证了寿光干部群众敢为人先、不懈奋斗的历史。看到当今寿光矢志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模式输出的转变,寿光蔬菜标准在全国不少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很高兴。他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继续聚焦人民的实践,反映人民的伟大创造,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按照寿光市的总结,寿光农业发展大体为4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年,寿光人建市场搞批发,率先冲破计划经济束缚;上世纪90年代,寿光全面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全国掀起了绿色革命浪潮;进入21世纪,寿光创新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集成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寿光以工业化思维、“互联网+”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功注册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年北京冬奥会蔬菜直供基地,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优秀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雪莹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菜都到硅谷,院士专家建言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