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新青年碰上古非遗3个藏地故事里的生
TUhjnbcbe - 2024/7/30 18:05: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主播君的话

长期以来,勤劳的西藏人民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虱雕、藏戏、卓番林、藏药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绚丽的奇葩。让我们一同聆听3个与古老“非遗”有关的故事,感受青春匠心的悸动。

01传承:虱雕在年轮里见功力

在西藏的大小寺院,那些在佛灯长久炙烤下的佛柜以其精美绝伦的纹饰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其雕刻手法被称为藏式木雕技艺。

藏式木雕中的佼佼者当属已有余年历史的扎囊木雕,它吸收了藏式木雕技艺中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藏式木雕还有另一个有些奇特的名字:虱雕。

相传在多年前的哈岗庄园,有个管家经常刁难木雕艺人。有一次,管家看一位木雕艺人不顺眼,便有意为难道:“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雕一个动物来看看。假如观赏者信以为真,我就把庄园仓库的钥匙交给你保管;若你输了,就砍断你的手。”木雕艺人将一粒青稞雕成一只虱子,放在庄园主常用的茶几上。庄园主回来,见茶几上有“虱子”,便找来管家训斥,责其看管不力。木雕艺人获胜了,“虱雕”由此诞生,从中也可见其技艺之精湛。

年轻的桑杰旺久中专毕业后一直跟随父亲学习虱雕技艺,到现在已是第8个年头。培养一位合格的虱雕手艺人至少需要六七年的时间,他算是刚刚出师。

“虱雕技术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文化修养的提升。虱雕取材广泛、博大精深,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技艺。既要学习技术,更要学习传统文化。”桑杰旺久回忆起自己的学艺生涯感慨道。

“做一件好虱雕要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构思出能够出彩的设计。”桑杰旺久说,“打坯、绘画、雕刻……都是技术活、手上活,心灵才能手巧。手上活全靠大脑指挥,没有悟性,没有灵性,没有耐心,做不出好作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藏式家具需求不断增大,用机器代替人工雕刻制作藏式家具应潮流而生,这对传统手工虱雕作品产生了极大冲击,但桑杰旺久仍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

“手艺人亲手雕刻的作品倾注了我们的心血,都是有灵魂的。”桑杰旺久说,如今传统的虱雕也在进行创新,让传统的家具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在用色、染色等方面也不拘一格,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自行定制,让更多虱雕作品走进人们家中。

用双手成就经典的扎囊木雕,桑杰旺久在每一笔、每一刀的刻画创作中展现自己对这一经典艺术的虔诚,在时光的年轮里传承着工匠精神,“这是藏民族的艺术瑰宝,一定要传承下去,让后代也能看到”。

02创新:藏戏焕发新活力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兰花指,兰花指的指法和平时捏糌粑一样。”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教室,伴随着优美的藏戏唱腔,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藏戏演员达娃曲珍正向孩子们讲解藏戏的基本动作。

今年30岁的达娃曲珍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从事藏戏表演工作已有10年。她说自己不仅是一名专业的藏戏演员,也是一位藏戏戏迷。

达娃曲珍的童年是在嘎玛贡桑社区狭长的巷子里度过的。从小,她就和爷爷穿梭在拉萨各藏戏演出点。小学毕业后,在得知藏戏团招募藏戏演员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成功被录取。13岁的她,因此来到四川省艺术学校学习藏戏表演,踏上了藏戏的艺术之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一名天赋并不突出的学生,到如今的优秀青年藏戏演员,达娃曲珍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藏戏演员,我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练习。当时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国家级演员巴桑老师担任我的藏戏唱腔导师,她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补课、指导我们练习基本功,还常常像母亲一样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回想起上学时的点点滴滴,达娃曲珍眼里充满了感激。

毕业后,达娃曲珍出演了《卓娃桑姆》《白玛雯巴》《诺桑法王》等多部大戏,并参演了新编现实题材藏戏《金色家园》《次仁拉姆》等,其中《金色家园》和《次仁拉姆》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藏戏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达娃曲珍等青年一代藏戏演员的努力下,藏戏艺术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年,藏戏在剧情、服装、舞台灯光、音响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藏戏台词变得易懂,部分藏戏偏话剧发展,有了字幕;服装变得轻便、色彩款式新颖、质感也有所提升。”达娃曲珍说。

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的“河”,传承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藏戏艺人所表演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培养藏戏传承主体——传承人是藏戏保护工作的重点。

如今,对藏戏产生兴趣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正在学习藏戏的7岁小朋友达瓦卓嘎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藏戏演员,现在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把藏戏学好,明年“六一”儿童节为老师、同学和家人表演。

03升华:让“卓番林”“活”起来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卓番林”藏族手工艺品牌店在拉萨老城区深处——恰彩岗古建大院内,但因手工艺作品别具一格,慕名而来的人特别多。

走进“卓番林”藏族手工艺品牌店,摆放在货架上的俊巴渔村制作的皮具、拉萨小巷中制作的布偶、白朗县农民编织的粗朴藏毯等商品特别吸引眼球。在店内的一角,28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德央,正在电脑上编写着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年底,我加入了‘卓番林’团队,接触到西藏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我和我的团队不仅肩负着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挖掘、梳理、提炼,将所有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保护下来,出一本专门记载民族传统文化及传承人故事的书,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并将其传承下去。”德央认真地说。

“卓番林”产品以自主原创、本土制作、精美素雅为特色和亮点,吸引了很多对此感兴趣的人。如今,在运营10多年后,“卓番林”已有一套成型的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卓番林”今年5月在拉萨挂牌成立了“阿佳学堂+社区工厂”,不断拓展青年创业就业空间,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场景模拟和实操训练等形式的技能培训,让社区青年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率和劳务收益。

“这里就像是一个文化的转换台,通过技艺展现传统文化,通过产品诉说手艺人的故事,这就是‘卓番林’自己传承、保护文化的方式;在近4个月的工作时间里,从成立‘阿佳学堂+社区工厂’到投建网红景点,我明白这条路并不容易。‘卓番林’将继续对文化梳理、提炼,通过二次创造转化成更适合现代生活的产品。”德央说,西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西藏人民共同行动,守护好这些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End—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姗姗 

编辑  

王璐璐统筹

陈凤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青年碰上古非遗3个藏地故事里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