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在我国的发展,91岁时推出长达万字的巨著,天空中有颗小行星以他命名。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年12月15日19时41分走完精彩而诗意的一生,享年98岁。
冯端院士。佘治骏摄
严谨的物理
冯端院士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年至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在冯端先生的科学生涯中,始终强调前沿与需求的联系,突出科研与实际的结合。上世纪60年代,冯端与弟子们设计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制出钼、钨单晶体,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冯端通过实验首次全面验证了诺贝尔奖得主布洛姆伯根有关非线性光学晶体准位相匹配的设想,在国际上开拓了新领域;上世纪90年代,冯端出任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有效推动中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冯端院士著述甚多,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惠及大众。这些著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近年来,冯端院士年事渐高却仍笔耕不辍,91岁时将其耗时20年、长达万字两卷本《凝聚态物理学》正式推出问世。他将毕生科研与教学经验付诸文字,为年轻学者指引方向。对南大物理学院的发展,特别是南大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冯端院士的贡献无可替代。
冯端院士因其科学研究的卓越成绩,荣获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年的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国际编号为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为“冯端星”。
诗意的人生
一边是严谨的物理,一边则是诗意的人生。冯端自小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渐渐又对新诗和译诗产生兴趣。为了能够阅读外国原文诗,他先后学习了德语、法语、俄语。年,冯端开始以“若梵”的笔名发表自己的译诗,他又将翻译歌德、雪莱、里尔克等的诗歌汇集在《零篇集存》之中。
他与妻子也因诗结缘。从相恋到结婚,冯端为妻子写下数目繁多的情诗,被妻子用一只红色小皮箱完好地珍藏着。“遥望南天白下门,悠悠往事了无痕。棲(栖)霞红叶窥翠禽,玄武白雪凝山盟。春情婉鸾存心底,秋色旖旎勾梦痕。弹指一挥惊世殊,犹怜娉婷伴终身”(年4月1日写),这是冯端赠与夫人的诗一首,字字句句都诉说着深深的情意。年4月1日,冯端院士与夫人陈廉方迎来钻石婚纪念。诗与书,见证了他们携手走过的整整60年。
在冯端90岁的祝寿会上,冯端和妻子将合译的《蝶影翩翩》送给前来祝寿的人们,这本外文诗集画册自年便陪伴着两人,见证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和诗意人生。
这种诗人的才情,还体现在他的物理学著作中。《晶态面面观》中,他引用英国诗人白朗宁的诗句:“在世间,残缺的拱弧;在天上,完美的浑圆”;《熵的世界》中,他引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凡我们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在冯端看来,“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歌和物理是相通的”。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王晶卉
编辑: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