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
白朗起义是指河南省宝丰县绿林首领白朗为反对袁世凯政府的统治,于年发动农民起义。
其实在起义前,白朗就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匪头子了。在绿林道上,他以仗义疏财,待人豪爽大方著称,起义时,手下就已经有六七百人,起义后不久,迅速扩张到两三千人,转战河南、湖北等地,连克数十座县城、乡镇,袁世凯连派数位大将前去镇压,连段祺瑞都率领数万人马围剿过他,这些后来与北伐军打得旗鼓相当的北洋精锐,碰上白朗,全部铩羽而归,这么牛气冲天的人物,怎么就败了呢?
反袁是白朗的宗旨不得不承认,白朗是个游击战的天才,他除了只当过几天兵,没怎么受过正经的军事训练,可是带领手下转战各地时,鲜少有败迹,经常让几万,甚至几十万北洋军队追在后面,苦不堪言,年以后,与南方国民政府取得联系后,宣传口号从一开始的“劫富济贫”,发展到有了明确的反袁宗旨,给了自己的队伍一个前进的方向,也使所过地区的民众明白这支“土匪”到底是在干什么,从纪律上,白朗能够严格约束手下不扰民,虽然被北洋政府诬为“狼匪”,却能够做到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可以说,作为一支游击队,他已经做得不能更好了。
可是,他败了,败在何处?其一战事频繁,缺乏休整的机会。从年开始,一直到年,白朗就没有停下战争的脚步,转战数省,在鄂、豫、陕、甘等地,不断地转移,消灭的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虽连下数十城,多半也是为了解决给养,从战术上来讲,是典型的游而不击,声势固然浩大,却即无明确目标,也拖垮了队伍。
其二,扩张太快,素质始终没有提升。白朗的队伍在年壮大到三万多人,可是成分极其复杂,土匪、农民、帮会成员等等,什么人都有,白朗没有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虽然约束其没有扰民,队伍却没有向现代化军队进行转变,始终还是土匪的做派,虽然来去无踪,却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按照敌后游击作战法则,当一支游击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引来优势敌军的围剿,降低压力的最好办法,是使每支游击队的规模缩小到不那么引人注意的程度,进行分散活动,年,白朗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当时北洋军阀调集二十万大军对其进行围剿,为了缓解压力,他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就这一着,反而害了他。因为化整为零的游击队,要想在敌后生存,对指挥体系和官兵素质的要求较高,以前当土匪时,几百号人,聚散自如,是因为只是求财,现在几万人带着政治目的在敌后分散活动,这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北洋军阀也随之进行改变,实施分化瓦解,很快就使白朗起义军势力大衰,在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白朗阵亡,起义军彻底被消灭。
根据敌众己寡的特点,善于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机动快速和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先后同北洋政府军20余万人作战,给袁世凯的军阀统治以沉重打击。但由于组织不严密,长期流动作战,以及西征陕、甘的战略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