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冯玉祥谋杀的北洋陆军上将徐树峥 [复制链接]

1#

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作者:蔡晓鹏

民国有三大“小诸葛”:辅佐段祺瑞纵横*坛十五年的徐树铮;辅佐张作霖崛起为“东北王”杨宇霆;为蒋介石献“削藩集权策”、“攘外必先安内策”、“三分*事、七分*治策”的杨永泰。

三位“小诸葛”都才华横溢,一度在*坛上指点江山,风光无限。但都落了个英年死于非命的悲惨下场。

杨宇霆“威高震主”,年1月10日晚,被少帅张学良诛杀于沈阳大帅府“老虎厅”,卒年仅44岁。

*学系出身广东茂名杨永泰年给蒋介石上的“削藩整*策”,开罪了各路诸侯;“整个分吏治”,得罪了各级官吏;“领袖独裁集权策”,触犯了CC系等诸多*治集团的利益。杨先生从“大内总管”的权力中枢被排挤,转任湖北省主席;又在任内于年10月25日,被狙杀于江汉关轮渡码头。卒年56岁。这场谋杀本是陈立夫、陈果夫为CC一手策划的,但拿了胡日民派的刘犀强(国民*中央宣传部长)当替罪羊(判了十年徒刑)。已成为民国史不解之谜。

徐树铮这位已下野北洋系重臣、国务院秘书长、威远上将*,则死于冯玉祥精心策划的“*治谋杀”。年12月29日,徐树铮在离京南下途中,于当夜12点半途经廊坊,即被张长江率领的冯玉祥的手枪营包围,随即在车站附近枪杀,卒年仅49岁。

冯玉祥事先即与属将张之江、鹿仲麟密谋,设法导演了一出陆承武为其父陆建章(曾为山西都督)报仇的大戏。陆建章是冯玉祥妻舅,大恩人;年被徐树铮、倪嗣冲(皖系*阀)、杨宇霆(奉系驻*司令)公然诱杀于驻津奉*司令部。但不久,冯玉祥谋杀徐树铮一案,真相大白。

徐树铮之死,使其正在主导策划的“孙、皖、奉联盟”反直、推动以孙中山为元首成立新联合*府的*治大戏,成为泡影。也彻底断送了段祺瑞图谋借“三角联盟”“东山再起”的图谋。

作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史家对徐树铮一生评价,毁誉交加。但徐树铮在主力参与的五大历史事件中,确曾立下名垂青史的四桩大功。

结盟段祺瑞

徐树铮生于年11月11日(清光绪六年十月十九日),距徐州城南50里的肖县(民国附属江苏徐州,今属安徽宿州市)醴泉村。父亲徐世道是当地名儒,名重数十年的教师;在地方上威望很高,当年徐州那一带的举人,十有八九是他的学生。后来在北洋*府任高官的宋子扬、臧阳松、张伯英等,都是他的门下,被称为“徐州大师”。

徐树铮天生聪慧,七岁能诗,14岁中了“秀才”,17岁参加岁试,摘取了岁试一等第一名。18岁(年,光绪二十三年),徐树铮赴南京参加清朝两年一次的“抢才大典”——江南乡试:考举人。同场参考的还有陈独秀。这两位后来名动江湖的秀才,此考均名落孙山。

年,徐树铮单身赴济南,拟投奔时任山东巡抚的新*首领袁世凯。徐树铮给袁世凯上了封“万言书”,尽是些经国大计,自称“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徐树铮先生文集合刊.(简称合刊)第28页)。袁有恙不便,遂命山东道台朱钟琪代为接待。朱也是名士,自视甚高,看不上这毛头小子。徐树铮愤然告退,困居在济南一家旅店中,进退两难,借写楹联以解缓从*无门的苦闷。恰段祺瑞来店访客,见小徐气质不凡,文笔出众,顿生延揽之意。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袁世凯系大将之一,时以武卫右*统带、陆营武备学堂学办职,驻防济南。

徐、段纵论天下大事。徐树铮慧眼独到:“创建新*,转换山东,大有可为者,莫若次城袁公(世凯)也”。段祺瑞大喜,聘徐树铮入幕,任记室(文字秘书)。

段祺瑞长徐树铮十五岁。自此段视徐为兄弟、股肱,百般呵护,言听计从,宽容大度。徐则视段为恩师兄长,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忠贞不二。徐、段结下的生死之交,在此后三十年腥风血雨的考验中,真不愧十二个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进共退”。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继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在保定设立督练公所。段祺瑞任参谋处总办,徐树铮随段祺瑞到保定,在袁、段幕下历练至年。五年间,徐树铮以*人自励,与士兵同操课,习跑步,闲暇苦读兵书。年徐树铮再注日本传刻版、明代赵虚注释的“孙子”,印刷数百部“付之坊间,印行信世,以广厥传”(徐树铮先生文集合刊-第9页)。五年期间,徐树铮别妻离子,没有回家一次。段祺瑞大赞他“艰苦卓越,志趣异人”。年,经段祺瑞保荐,徐树铮公费留学日本上*校—年日本*府为清国留学生专设的顶级学校—振武学校(蒋介石是由保定*校入学振武的);年毕业考入士官学校,主攻步兵科。留学期间,徐树铮严格自律。同一时期,留学生中激进思潮活跃。留日学生有追随康梁的“维新*”,更有信奉孙中山的“革命*”。陈天华、邹容、秋瑾、陈独秀、张继、杨度、李根源以及后期的张群、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都成了反清的活跃人物。

徐树铮循规蹈矩,*治表现谨慎、保守,但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