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鲜为人知的中印年乃堆拉山口激 [复制链接]

1#

▼亚东乃土堆拉山口位置示意图,除了锡金王国已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外,不丹也是印度保护国,有印*驻守保护,至今与我国未建交和通航。

▼乃堆拉山口和洞朗地区示意图,卓拉山口在亚东县有两个,发生战斗的卓拉山口,就在乃堆拉的北侧

▼在乃堆拉山口阵地前沿铁丝网前与印**官握手,身后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山脊,现在作为分界线

▼脚下的铁丝网就是分界线,身后的台阶属于印度,印*士兵在打扫卫生,准备次日庆祝印度独立日

▼脚下就是印度,在这里留影后,印方提出了警示劝告

▼8月15日是印度的独立日,以纪念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

▼手持美国自动步枪,乐队是英*标配,庆祝仪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升旗

▼印*礼兵走向升旗台,走的是英步,不得不说的是印度和俄罗斯现在的关系,就像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样,这可能是目前我们对印比较谨慎的原因

▼印度有三个国庆节。1月26日叫共和日,为纪念印度宪法诞生、共和国成立。8月15日叫独立日,以纪念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10月2日是纪念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诞辰

▼印度*治和外交对我们认为不可思议。印度是英联邦国家,与俄罗斯是战略伙伴关系,与美国是全球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本是一个国家,年才分家各自独立,在印度共产*是合法存在的**

▼这个升旗台距离分界线就一米,后面就是沿着山脊蜿蜒修建两国界墙和*事工事

▼按照英国、印度和尼泊尔签署的一项长期招募协议,直到今天,印*仍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人,派往前线的多是廓尔喀人。廓尔喀人是尼泊尔的山地民族,自幼在山路上行走,天生“铁脚板”。身体强壮,剽悍善战,特别善于山地战和近战,手持的廓尔喀弯刀是一种标志

▼这5名印**官就穿着4种不同的服装和帽饰。其中有廓尔喀人

▼当时我就站在他们面前,他们在我的镜头前互相握手致意问候,看来也不是常相见。

▼印*士兵在细雨中将台阶的护栏擦得很干净。他对着我老是微笑,拍照后给我赠送了小礼品

▼垭口处的分界线基本是这样,还有一个大门,印*士兵后面的分界线是从这里起沿着山脊蜿蜒修建

年8月,我去慰问山东在西藏挂职的干部和看望日喀则白朗县小学的孩子,当然也有慰问驻藏人民子弟兵的内容行程。这样,在地区**领导的安排下到了亚东,有幸走进乃堆拉山口哨所,深深被将士们献身国防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当时我住在边防某团,他们给我讲述了一段乃堆拉鲜为人知的历史,就是发生在年的乃堆拉山口战斗(也称乃堆拉山口炮战或乃堆拉山口冲突事件),这是自年中印战争以后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前后持续了半个多月,分为乃堆拉山口战斗、乃堆拉山口炮战和卓拉山口战斗三个阶段,最后以我*的全面胜利而结束。但不知因为何种原因当时和过后未作任何报道或披露。这场战斗,外界都是通过参战人员的回忆录了解知道了一些,但并不全面,今天我就给大家娓娓道来,受篇幅限制,表达叙述还是简明扼要。乃堆拉山口,海拔米,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的一个垭口,位于西藏亚东县和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当时锡金王国是印度的保护国,年全民公投后归属印度,年我国最后一个承认锡金并入印度),西距印度锡金邦的首府甘托克24公里,北距亚东县城52公里,距拉萨公里。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乃堆拉山口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路,是中印之间通行条件较好的陆路贸易要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可以通行。玄奘西天取经、英*入侵西藏和达赖喇嘛叛逃印度也是在这里通过。年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以后,中国*队主动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后撤,脱离接触,让印度占了大便宜。双方直接接触地段仅限于中国和锡金边境,这种情况形成原因有三:第一,中印战争时这里没有发生战事;第二,当时锡金还是一个独立王国,仅仅是印度保护;第三中国和锡金国境线是按山脊线划定基本清晰,没有太大争议。年国内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西藏,到了年,大规模武斗不断发生,从国际上看中国国内似乎有些混乱,印*见有机可乘便蠢蠢欲动。中锡边界的印*开始不断地向中国*队挑衅,在乃堆拉山口多次越过已划定的中锡边界,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飞机也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对西藏的康巴宗、亚东等地进行侦察。此后,印*调动山地步兵第旅、炮兵第17旅隐秘集结于乃堆拉山口一侧。我方预感分析印*最近可能进行*事冒险,也紧急开始做战前准备,调集曾经对印作战的主力部队步兵第11师一部和炮兵团驰援亚东增加防守力量。年9月7日,印*用刺刀刺伤两名中国士兵,由于我方的克制忍让,事态得以暂时控制。而印*却认为我软弱可欺,故变本加厉,露出了狰狞面目,开始了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年9月11日早晨7时30分,印*山地步兵旅人在其中校营长指挥下,从印*阵地沿公路进至山口玛尼杆附近,稍作停顿即分兵两路:一路5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南运动;一路6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北运动。在印*阵地的掩护下,向我前沿阵地逐步接近,企图将我阵地前的铁丝网向我纵深推移。发现敌情后,我*立即进入前沿阵地。7时44分,敌分3路向我阵地正面及其南侧逼近,我鸣枪3发警告,敌置若罔闻继续行动。8时7分,印*突然向我阵地前沿开枪射击,投掷手榴弹,致使我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6名战士负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前沿部队奉命进行自卫还击。我*首先以猛烈的步兵火力杀伤阵地前的暴露之敌,当即毙敌57名(根据敌收尸时观察统计),然后集中6具火箭筒同时齐射,一次就摧毁了敌阵地的7个工事,使印*失去了工事依托和还击能力。随即我2门82迫击炮对敌阵地实施了摧毁性射击。8时12分,该阵地之敌狼狈溃逃。我2号阵地用密集火力杀伤前沿之敌后,即用轻重机枪对敌另一个阵地进行火力压制射击,打到印*完全哑火。致此,前沿双方步兵的近距离战斗基本结束。8点15分,印*看到步兵进攻失利后开始炮击,我*随即还击。印*预计与中国步兵对面作战可能不会得手,所以在炮兵火力准备上下了一番功夫,而我*重炮因道路受限,还未进入作战位置。所以在炮战初期,我*并不占优势。我*当时在一线的火炮数量和火炮口径不能满足战场需求,只有7门82迫击炮、6门75无坐力炮和3门57无坐力炮。这些火炮口径小,射程近,不能有效压制印*火炮。危急瞬间,通往预设火炮阵地的简易公路终于打通,炮兵团的12门重型榴弹炮迅速进入阵地后,立即校正目标开始猛烈炮击印*炮兵阵地,炮战局面立即得到了根本性扭转改变。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印*阵地顿时山崩地裂一片火海,敌人*哭狼嚎死伤无数。话分两头说,其实这条运送重型火炮的急造公路,是战前洞察到战争信息后,我方就紧急动员藏民1万多人,用一周时间已经抢筑了十几公里,在战斗打响后的关键时刻终于将全部路段抢通,把12门重型榴弹炮运上了阵地,我大口径火炮的强大优势,决定了这场以炮战为主的最终胜利,这是印*万万没有想到的。随后连续几天的炮战一直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我对敌10个炮兵阵地采取集中优势火力,一次打击1个目标,直到把它们打哑火为止。在我猛烈炮火的打击下,印*的炮兵群遭到灭顶之灾,已无还手之力,被迫于13日22时停止了炮击。我*根据周总理“敌人不打炮了,我方也停止炮击”的指示,于14日14时46分停止了对敌炮击。这场炮战共持续了4天3夜,印*10个炮兵阵地中的8个被打垮,两个被打残,还摧毁了2个炮兵指挥所、2个前沿观察所、23处炮兵工事和2辆*车。我方歼敌名,缴获印*轻机枪1挺、冲锋枪9支、步枪16支及其它物资一部。我*牺牲干部7名、战士25名,负伤91名。战后统计,我*发射炮弹就达四万五千多发,可见战斗之激烈。乃堆拉山口战斗后,印*不甘心失败,为了挽回面子,向印度国内有所交代,又于10月1日乘我国国庆之机,在卓拉山口挑起了武装冲突。10月1日清晨,我发现卓拉山口的印*情况异常,印*廓尔喀联队第7营提前起床开饭(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加德满都西北。廓尔喀人是山地民族,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天生“铁脚板”。身体强壮,剽悍善战,特别善于山地战和近战,按照英国、印度和尼泊尔签署的一项长期招募协议,直到今天,印*仍在尼泊尔招募廓尔喀人,实际上属于雇佣*性质,所以派到中印前线的多是廓尔喀人),然后全部悄悄的进入阵地。11时20分,印*排长率8名士兵,手持砍刀,从号地区向我哨兵逼近挑衅。为防敌突然袭击,我驻防卓拉山口的亚东独立营3连和31团炮3连也同时作好了战斗准备。11时45分,8名印*越界挑衅,我当即提出警告,敌人不仅不理,反而企图强行抓走我哨兵。我方为保护营救执勤战士,将敌排长推出境外,敌排长恼羞成怒,竟掏出手枪向我射击。随后号地区来犯之敌一起向我开枪射击,当即打死打伤我战士2名,并以多门81迫击炮、51迫击炮向我指挥所和炮兵阵地射击。我被迫于11时58分开始进行自卫还击,一举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在我境内。12时5分,31团炮兵开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3门82炮首先对号敌火力点和迫击炮射击。12时15分,3门57无后座力炮对敌号地区之敌工事射击,到19时55分,敌我双方停止炮击。我炮3连先后对8个目标炮击,压制敌81和51迫击炮阵地各1个,根据截获的敌通讯情报,敌向其上司报告称,被中国*队摧毁前沿工事9个,印*死伤人。卓拉山口自卫还击战也取得完胜。后经双方谈判,迫使印*打着白旗来我边境一侧,接收入侵印*的尸体和武器、弹药等,并在移交书上签字,承认了侵略行为。我方取得了*治、外交、*事上的又一次胜利。这次胜利的结果使亚东地区赢得了几十年的平静,直到年6月18日震惊中外的洞朗对峙事件发生而被打破。

▼洞朗对峙事件,地区和位置示意图,与我国洞朗地区毗邻的是不丹国,因不丹是印度保护国,由印*驻守保护

本文是我原创的一篇专文,基于事实,又深度挖掘,比较详实全面客观,可以说是目前对年乃堆拉山口战斗前后及过程描述最为真实完整的一篇专著。转发引用本文需注明作者和出处。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从这里到亚东公里。

▼去亚东途中会经过藏族的圣湖羊卓雍措

▼去亚东途中经过江孜抗英遗址“宗山堡”,又称“英雄城”。仍保留着年江孜*民卫国的抗英炮台。近一个世纪以前,江孜*民在这里谱写了抵抗外国侵略,保卫领土和主权的英雄篇章

▼去亚东途中经过日喀则江孜县年楚河上游的满拉水库,是灌溉、发电、防洪的大型水利项目,挡水坝有西藏第一坝之称

▼亚东帕里镇非常奇特,以村为界形成两种气候。村北海拔均在米以上,霜期天。年降水量毫米。村南海拔大幅下降,海拔0米,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霜期天,年降水量毫米,山东侧即为不丹。

▼亚东帕里镇平原油菜花田经过的藏族一家人,这里的油菜花可不是观赏的,是藏族的油料来源

▼亚东平原系冲积平原,面积多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水丰草盛

▼卓木麻曲(亚东河)是一条中不之间来回折返的回流河,这里面的鱼称为爱国鱼,实际因为不丹的水温高,冷水鱼不适应就会回游

▼这是亚东县的村镇,可能与大家想象的有所不同

▼这是亚东县城的主要街道,在这里已经属于非常繁华了

▼中印边界争议地段示意图,中国与相邻的其他12个国家都勘定了国界,只有印度和不丹,一直悬而未决,冲突和战争的隐患将一直会存在下去

王亮朝,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席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山东省广告摄影协会副主席,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山东*法学院兼职教授,济南画报编委会副主任,济南市委市*府泉城文艺奖〔摄影类〕主任评委,济南市文联委员,济南市文联主席团委员,市文联摄协书记,济南公安文联摄协名誉主席,济南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数百篇,年至年被知名报刊聘为专栏作家。年起工作和学习之余开始摄影,先后在全国报纸及刊物发表作品千余幅,在重要影赛影展中获得等级以上奖项数十次。年获济南市第七届摄影艺术展金奖,年获山东省第九届摄影艺术展金奖,年获山东省委省*府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先进个人荣誉,-年度被评选为第三届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年被评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优秀首席代表,年2月被选为山东省第九次文代会、山东省第七次作代会代表,年4月荣获济南市委市*府文艺突出贡献奖。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影像中国网》yxzg.cc

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