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扶贫,以行济困。*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积极的扶贫措施,协作扶贫、定点扶贫、精准扶贫,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交出了减贫事业的高分答卷。数以百万计的扶贫干部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把根扎进大山深处,无私奉献,砥砺青春;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冒出了发展的绿芽,生机蓬勃。
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庄严承诺:确保日喀则全市4.24万户16.96万人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18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脱贫实践:年至年,全近14万人脱贫,个贫困村(居)退出,12个县区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5.27%下降至5.1%,相当于平均每天有人甩掉贫困帽子。
从“首战首胜”到“再战再胜”又到今天的“决战决胜”,近4年来,日喀则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方针*策、自治区*委的决策部署。在这场伟大征程中,日喀则市各级各部门立下*令状、打出组合拳、形成合围攻势,着力补足发展突出短板、着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汇聚全社会磅礴力量,全面打响了一场风雨兼程、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1心中有诺,誓摘穷帽踏征程
日喀则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国家重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沿区,在全国和全区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如何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验着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勇气。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干工作前问一问是不是群众所盼,做决策前看一看是不是群众所愿,看成效前想一想是不是群众满意,坚决打赢打好打实脱贫攻坚战,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兑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自治区副主席、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的话字字铿锵。
2手上有策,“绣花”功夫拔穷根
如今,徜徉在日喀则这片高天厚土,从珠峰脚下到雅江两岸,农村“颜值”更高、牧区“气质”更佳,一条条平整的大道向天际延展,一个个设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人来人往,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里充满欢笑声,一片片高科技温室大棚里生长着希望……日喀则市用足“绣花”功夫“绣”出一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新画卷。
3扶贫产业抓得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宝
拉孜县锡钦乡羊毛制品专业合作社,依托扶贫产业资金,转型升级为西藏老阿妈民族文化手工业有限公司,共吸纳90名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工资达3.6万元,挣上了“文化钱”。
萨迦县珠峰有机特色牛羊养殖与加工建设项目,新建牛羊养殖育肥基地、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链体系、年产4万吨的常规牛羊饲料加工厂,打响了“有机牌”。
南木林县突出“产业发展、生态先行”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海棠经济林、万亩苗圃基地等生态项目,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种出了“摇钱树”;定结县依托“陈塘沟”旅游风景区,大力发扬夏尔巴传统文化,打造“夏尔巴第一村”,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身处“喜马拉雅秘境”的夏尔巴人吃上了“旅游饭”。
白朗县以提高粮食单产为突破口,实现良制、良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建设有机青稞生产基地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63万亩,让广大农民产出了“幸福粮”;
日喀则市珠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京东集团西南公司签订了《电子商务项目合作协议》,推动丰富的高原特色产品走上互联网“云端”,搭上了“快递车”……一项项产业项目的实施,让日喀则市脱贫攻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蜕变。日喀则市紧扣有好的市场前景、有好的经营主体、有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好的科技支撑“四要素”要求,将“短平快”、立竿见影的扶贫项目与长期稳定脱贫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累计开工建设青稞饲草、“两羊两牛”(岗巴羊、霍尔巴羊,牦牛育肥、*牛改良)、绿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民族手工等特色产业项目个,完成投资62.45亿元,受益贫困群众8万余人。
“绣花”功夫拔穷根,老百姓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喜笑颜开的幸福感,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正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日喀则市各族*员干部群众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走好“最先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再到坚决切断返贫“后路”,他们始终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闯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一个都不能少。
END编辑
德吉央宗次仁央吉米玛卓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