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援藏观与其苦熬,不如苦干 [复制链接]

1#

进藏前,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奉献!因为,这里是世界之巅,雪域高原,气压很低,氧气稀薄,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进藏后,我要说,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因为,这里地处边疆,位置特殊,既需我们精心守护,也需我们大力发展,人生苦短,岂能白白浪费三年?如果说,进藏前,凭得还是一个共产*员的责任和自觉,多的是一种感性的冲动,那么,进藏后,三个多月的经历与见闻,则更让我对“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有了更为深刻的思索与理解,多了一份理性和冷静。

进藏为什么?

因为这里对我们祖国很重要。不到西藏,不知道我们这片国土面积有多大,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不到西藏,不知道我们这片国土有多重要,周边与5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多公里,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不到西藏,不知道这片国土有多美。西藏是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亚洲水塔,既有温和多雨的藏南谷地,也有长年高寒的雪域高原,巍巍的珠穆朗玛峰直耸云霄,滚滚的雅鲁藏布江源远流长。对了,西藏还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多个大小不一、景致各异的湖泊如同碧玉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纳木错、羊卓雍错、巴松错更是名满天下,引得多少向往!不到西藏,不知道这里有多复杂。西藏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边疆地区,现实生活中,不仅面临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也面临着西藏各族人民同十四世达赖集团之间的特殊矛盾,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不到西藏,不知道这里与内地差距有多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特别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目前这里依然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民生改善任重道远。仅从我从事的医疗方面来看,就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先来看衡量人民群众健康的几个重要指标。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尽管已经从解放初期的/10万下降到56.52/10万,婴儿死亡率从‰下降到11.59‰,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提高至70.6岁,但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22个比值,婴儿死亡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9个千分点,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岁。再来看我们现实中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我们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进驻日喀则以来,做了很多在该地区具有开创性、填补地区空白的手术,诸如首例以腰硬联合麻醉为支撑的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再如首例胆囊切除、盆腔下脓肿切开引流,等等,而这些在我们内地原本都是司空见惯的小手术。

李义春:腰硬联合麻醉

李义春、柴丽萍、宋庆达:无痛可视流产

令人诧异的是,对于其中一些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的先进手术,当地的一些藏族同胞却不接受,因为他们对麻醉手术既陌生又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麻醉会使人变傻、会影响劳动能力。落后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人的思想。

这里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缺医少药,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学科不健全,疾病防控体系不完善,包虫病、结核病、鼠疫等地方病高发,医院,医院也缺乏此类专业医疗技术人员,不得不借助外援。刚来不久,日喀则市卫生健康部门的领导就向我提出,请求山东抽调部分精神卫生专家前来对5个县区的精神疾病疑似患者进行筛查、确诊,提供治疗方案和为期3个月的用药。因为这里没有独立的精神卫生学科,没有专业的精神卫生专家,也没有采购精神类药品的资质。专家们到来后,克服高原反应,迅速投入工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有时一个村就要跑多公里的山路。足足半个月的时间,全部工作方得完成。这只是阶段性、临时性的,明年呢?以后呢?每当看到、听到、想到这些,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土地,都异常神圣,不容他国和他人觊觎、侵蚀和分割,我们必须精心加以守护。人民扎根的每一片家园,都异常美丽,哪怕山高路远,气候恶劣,人烟稀少,我们也必须精心加以建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华夏儿女心连心,中华民族一家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对他们精心加以扶持。这就是*和人民为什么要派我们来援藏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我们来援藏的根本职责所在。作为援藏干部,肩负着*和人民的重托,背负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厚望,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来藏为什么”,真正把援藏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主动当好派出单位与西藏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当好派出单位支援西藏的“传送带”、“转换器”和“施工队”,在历届援藏干部人才队伍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以更强的担当意识、更新的援助理念、更实的工作作风,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向组团式、深度帮扶转变,不断提升工作实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助力,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添砖加瓦。

在藏干什么?

“接诊余例,超声检查余例,施行手术50余台,会诊8例”,这是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组团帮扶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的7位专家进藏3个月来交出的成绩单。与此同时,来自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分别负责对口支援白朗县、桑珠孜区、聂拉木县、昂仁县、南木林县的30多名医疗专家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这些成绩单都是专家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忍受着高原反应取得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年逾五十的柴丽萍大姐是我们医疗队里年龄最长的,进藏时高原反应最重,但干起工作来劲头一点不输其他队员。有时,连续几台产科手术做下来,累得心慌气短。劝她休息几天,可她根本闲不住,总是稍事休息就又走上了手术台。

柴丽萍(左):剖宫产手术

四十刚刚出头的宋庆达是超声专家,王保刚是儿内专家,两人无论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况都挺好,可即使这样,也有顶不住的时候。八月底,正是日喀则市秋季开学前期孩子们集中查体的时候,宋庆达的超声科和王保刚的儿保科是任务最重的。一天,几个人下班回来,满脸倦容的宋庆达走到我跟前跟我说,感觉有点心慌,再看王保刚也是一脸疲惫。细问,才知道,两个人就是两个科,连个助手都没有,超声检查、儿保接诊、填写资料,都是独自完成。

宋庆达:为患儿做超声检查

王保刚:为患儿查体

每天那么大的门诊量,还要兼做其他原本应该由助手完成的工作,纵使铁打的又能蹍几颗钉呢?想想的确令人心疼!可是没有办法,稍事休息,还得上阵,毫无怨言。医疗队员们没有固定的作息规律,有时已经下班回到公寓,正在吃饭,医院通知,有紧急手术,队员们二医院;有时凌晨五六点钟,其他人都还在睡梦中沉睡,我们医院有紧医院,而这里和我们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仅仅相当于我们内地三四点钟。

王刚:为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做治疗

刘伟娟(右):护理查房

本来到高原的人睡眠就差,入睡很难,碰到这种紧急手术,睡眠时间就更有限。这就是我们医疗队员的工作日常,没有一个人有过一句抱怨,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于我们援藏医疗队而言,日喀则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就是我们要干的工作。发挥个人专长、尽最大努力,帮助日喀则市的人民群众祛除病痛、提高健康水平是我们肩负的职责。三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面对繁重的援建任务,我们唯有倒排工期,往前赶、往前干。除了直接在一线为人民群众服务之外,还要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和加大受援单位医疗、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等方式,争取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帮助受医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着眼地方病、高发病、常见病防治,提高日喀则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做好其他工作。任重如山,信念如磐。未来三年,我们一定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无愧于*和人民,无愧于心的答卷。

王*(左):医院工作

离藏留什么?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山东援藏干部的优秀代表孔繁森同志不幸牺牲后,有人为他写下的一幅挽联。这是西藏人民对孔繁森同志发自内心的评价,也是孔繁森同志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留下的最好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叫好。我们援藏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援藏工作干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由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来检验和评判。三年过后,我们应该给日喀则留下些什么呢?我想,我们应该像孔繁森同志那样,留下一个好口碑!留下“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原上工作,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日喀则平均海拔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面对挑战,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唯有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艰苦环境中历练、在繁重任务中成长。留下“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好口碑。悠悠万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慕虚名,不做虚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坚持久久为功、接力援藏,保持援藏工作连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绝不频繁更换频道,力避形象工程、*绩工程。创新发展思路、方法、途径,多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留下“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口碑。忠诚是为*之*,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三者犹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共同铸就着共产*人的精神风范。援藏工作,任务艰巨,条件艰苦,更加考验一个干部*的*治品格和责任担当。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做到原则的“红绿灯”不能乱、规矩的“方向盘”不能偏、制度的“螺丝钉”不能松,坚守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留下“甘于奉献、民族团结”的好口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扎根日喀则,心系日喀则,情牵日喀则,心无旁骛干工作,凝神聚力抓发展,全心全意搞服务,用真成果助推日喀则全面发展,用真感情促进民族团结,争当鲁藏一家亲的典范。有人说,如果你把援藏当成一件苦差,哪怕在阳光下,你也会感到受罪;如果你要把援藏当成一项事业,寒风中你也会感到温暖。我们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承受常人难忍受的,来到西藏,如若只是苦苦煎熬、虚度时光,怎对得起所付出的这些巨大代价?怎对得起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儿老小?怎对得起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组织和人民?怎对得起自己宝贵的人生时光?与其苦熬,不如苦干!须知,能够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国家的成长和民族的进步之中,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多么有价值的事情!

吴长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