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白朗起事辗转鄂秦甘
五
一九一四年三月间,白朗*以王生岐为先锋,袭占了荆紫关,主力随后跟进。以小部兵力与商、雒、武关的陕*相周旋,以迷惑敌人,主力则沿丹江上游向西急进,出竹林关,经山阳、柞水,于四月初旬竟出秦岭的大峪口(距西安仅三十里)威逼西安,关中震动。
白朗*这次突然入陕的运动战略,使袁世凯布置在豫鄂陕边区的围剿计划彻底落空。
袁世凯极为震怒,严厉电斥陆建章,并予赵倜撤职留任、以观后效的处分,严令赵倜率部由豫入陕,跟踪追击,令陆建章的第七师和张凤翙的陕*在关中迎头堵剿,务收夹击歼灭白朗*之效。
张钫由四川夔府率部到安康时,白朗*已进入关中,袁任张钫为陕南镇守使驻汉中,防白朗*回扰陕南。
白朗*在袁*南北夹击的形势下,避实击虑,疾如脱兔,南依秦岭,北凭渭河,经西安城南侧的杜曲、书曲,直下鄠县(今户县)、盩厔(今周至县)、郿县(今眉县),复北渡渭河,经汧阳(今千阳县)、陇州,于五月初旬安全进入甘肃,使袁世凯的围剿计划又告扑空。
白朗*进入甘肃后,即经张家川直扑天水。在天水附近与甘*打了几次小仗,又向陇东平凉一带移动。
袁世凯根据新的情况,又重新部署围剿:令赵倜率毅*沿陕甘大道经长武、泾川向西,令甘肃都督张广建将挥三马(马安良、马福祥、马国仁,都是回族)部队由静宁、固原向东,共同夹击白朗*。
无如白朗*行动迅速,先击溃了马国仁(陇东镇守使)的部队,并将马国仁击毙,待毅*和甘*主力到达,白朗*又转向天水方面去了。袁世凯的围剿计划第五次扑空。
白朗*入甘后,虽未吃袁世凯*府*什么大亏,但是由于他们都是河南人,对西北少数民旅(尤其是回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不了解,以致互相发生了恶感,少数民族对白朗*施行坚壁清野和武力袭扰,这时又值盛夏,瘟疫传染,白朗*病死和因病落伍被地方上杀死的不少,李鸿宾亦于此时病死,使白朗失去了重要臂助,想西进洮、岷而踌躇未果。
白朗*进到天水不久,毅*、甘*和陕*又追踪赶到,白朗*就沿着甘肃入川的唯一道路,扬言入川,经礼县、西和到达陕西最西南角门略阳。
陆建章电张钫防堵,而白朗*紧接着折面北指,经徽县、两当、凤县出山,突然又进入关中,将追随的官*一齐丢在远远的后面。
白朗*又沿着郿县,盩厔、鄂县旧路东进,大有直取西安之势。因之,关中复为震动。这大约是六月末的时候了。
陆建章已经接任陕督,更是守士有责,惊慌忙乱中急调他儿子陆绍文的中坚团防守西安。同时又急电赵倜率毅*连夜追击,令第七师堵击,期望将白朗*聚歼于秦岭、渭河间狭隘地区。
毅*前锋高统领率五个营兼程赶来,行将追及,被白朗*于哑柏镇(盩厔西)突然回击,打死高统领,将其部队击溃。旋即逼近西安,扬言攻城。
陆绍文的中坚团派兵出城警戒,夜间误会,自己打自己,乱了一整夜。白朗*乘机由大峪口及附近各山口进入南山,复沿过去西来的路通过荆紫关,于七月中旬回到豫西。
马安良
马安良(—),经名阿卜都里默直底,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自治州)西乡莫尼沟大河家人,马占鳌之子。民国时期北洋*府甘肃提督,北洋陆*上将*衔。清末官至总兵,曾组织西*镇压革命。民国初年,以西*为资本,拥兵自重,操纵甘肃省*。后来北洋势力控制甘肃,马安良被迫返回河州老家。年,因病去世。
一、人物简介
清末时期,随父亲一起追随左宗棠收复*,建功立业,年马占鳌病故于河州家中,马安良遂以长子游击衔接替父职,担任了这支回族武装的新指挥官。后来,马安良又归属于董福祥所指挥的甘*部队(后改编为新*武后*),跟随董*在京师一带受到锻炼、发展。
年八国联*进犯津、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安良率众护驾,亲自掌舵,护驾过河,搏得了慈禧的赏识,从而跻身正规官*的行列,步步升迁,爬到了总兵和提督大员的高位。
在年的辛亥革命运动中,马安良组建精锐*(俗称西*)武装集团,率部镇压陕西和宁夏的民*,反对共和。由其三子马廷勷任分统,组织了一支有步兵、骑兵共24个营旗的队伍,镇压革命。
年民国成立后,马安良转而支持革命*,又依附袁世凯,同年4月被北洋*府任命为甘肃精锐*统领兼甘肃提督。10月,加入中国国民*,并任国民*甘肃支部长、12月30日被授予陆*上将*衔。
年12月23日,被策封为一等男爵。
马安良以西*为资本,拥兵自重,操纵甘肃省省*,成为民初甘肃省的“太上皇”。后来北洋势力控制甘肃,皖系人物张广建督甘之后,马安良被迫返回河州老家。
年,因病去世,终年66岁。
二、生平经历
清末崛起
马安良是清朝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首领马占鳌的长子。同治十一年(年),马占鳌在新路坡采用“黑虎掏心”战术击败左宗棠所率清*后,派马七五等人赴安定(今定西)的左宗棠大营请降。左宗棠接受其投降,并赐马七五名“安良”,取安顺为良民的意思。此后,左宗棠将河州回*编为马旗三队,以马占鳌为督带。该*后成为董福祥甘*的主力之一。
年马占鳌去世后,马安良承袭了父亲的职位。
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谕董福祥率甘*开赴北京保卫京师,马安良乃奉命增募了回*马队十个营随同董福祥前往北京。
年,河湟地区爆发回民起义,董福祥甘*奉清廷之命回甘肃镇压起义。马安良在此次作战中有功,准授花翎副将总兵衔,赏穿*马褂,升巴里坤总兵(未到任)。
年,董福祥奉命率甘*再次赴北京,马安良为“维持地方”奏准留在甘肃。
年,八国联*攻破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到西安,马安良率部前往护驾。签订《辛丑条约》后,董福祥撤职回籍,马安良部奉命裁减,只许保留马队三个营。
组织西*
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不久陕西光复。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策划武装镇压陕西革命,获得马安良积极支持。马安良在河州、狄道(今临洮)、循化等地,利用门宦强拔门兵,组织了西*马步十四营(旗),马安良任总统,马麒等分任帮统、分统。马安良的西*在张行志的壮凯*、陆洪涛的振武*配合下,进攻陕西革命*。甘*进攻乾州时,遭到革命*顽强抵抗,一直未能攻下。
年2月中旬,清室退位,袁世凯掌权,马安良乃撤*回兰州。
甘肃代理布*使赵惟熙等人致电北京方面赞成共和,赵惟熙乃被袁世凯任命为甘肃都督。中华民国初年,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代表的甘肃进步力量,同以赵惟熙代表的甘肃守旧力量展开了斗争。赵惟熙等人乃挑拨马安良同李镜清及甘肃省临时议会的关系,企图借助马安良清除后两者。马安良虑及“甘肃之地,回汉杂居,自来两教仇深,不相调和。若论兰州自治,汉治回不服,回治汉不服,必起争夺之哄”,故决定“任听节制”后“相机办理”。赵惟熙见马安良未就范,乃积极拉拢马安良等回族将领,企图“以回制汉”,报请袁世凯任命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麒为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今武威)总兵,马占奎为中营协统,马国仁为秦州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总兵。
对抗议会
甘肃省临时议会讨论安置自陕西返回甘肃的回*事宜时,李镜清针对一些人对回*的疑虑而劝导道:“回族近多达人,共和成立,决无他虞。若有发难,是公敌也。谁冒不韪取灭种祸?”
但是此话被有些人歪曲为“李镜清在议会上扬言‘欲灭回种’”
马安良相信了这些人的话,敌视李镜清。后其他人又继续挑拨。马安良回到兰州时,李镜清同其他绅士一道出城迎接,但此后马安良回访各位绅士时,独未回访李镜清。马安良回到兰州以后,将所住地方改称“帅府街”。当时马安良权势极盛,甚至能够控制县知事等官员的任命。为继续扩大势力,马安良向甘肃省临时议会提出提案,请求将甘肃提督署自甘州(今张掖)迁往兰州,在遭到议会反对后还企图使用武力威胁议会通过提案,遭到议会强烈抨击。李镜清提出了“裁兵节饷,防止*人干*”,并以马安良的西*帮统马麒部在镇压宁夏起义时烧杀抢掠为理由,要求甘肃都督彻查,将马麒、马占奎、马国良、马全良按*法严拿正法。甘肃都督赵惟熙令手下赖恩培等人将议会咨署查办马麒等的消息透露给外界,使马安良同李镜清的矛盾更加尖锐。马安良在兰州召开的官员会议上称:“省议会议长不能由外县绅士担任,应由省上的‘山长’们担任。”他还补充道,“我说的是临时议会的议长。至于正式议长,到以后选举后再说。”马安良发动倒李运动后,甘肃省临时议会向中央弹劾赵惟熙纳贿并任用私人等,马安良等随即宣布“议会既将赵督弹劾,就应静侯中央处理。在奉到明令前,暂不宜举行会议”,并派*队封闭了议会。不久,马麒派刺客于临洮李镜清家中杀害了李镜清。
谋甘失败
李镜清遇害后,马安良同甘肃都督赵惟熙的矛盾激化,马安良积极谋取甘肃都督之位。马安良授意西*中的回族将领联名致信袁世凯,提出“甘人治甘”,请求以马安良主持甘肃*务。马麒还派长子马步青到北京,联系马安良的三子、总统府侍卫武官马廷勷,并贿赂总统府各级官吏,以为马安良任甘肃都督疏通。李镜清遇害以后,马安良、周务学等本来想解散省临时议会,但中央电示不准解散议会,马安良便出面邀请旅居兰州的甘肃各县正绅(大多为议员)开会,操纵成立了第二届甘肃省临时议会,张林焱任议长,慕寿祺任副议长。马安良又派五名回族人士为议员,称“钦派”议员。此后马安良完全控制了省临时议会。
马安良向赵惟熙索取*饷,赵惟熙无钱可拨,乃听从代理布*使何奏篪的意见,实行名为“提盈余”的卖官鬻爵措施,并准备出卖甘肃省的路权和矿权以取得比利时贷款。这两项措施均遭省临时议会反对,议会还借机逼赵惟熙离开甘肃。赵惟熙的门生、巡警道赖恩培在赵惟熙支持下,试图挑拨振武*标统陆洪涛、忠武*统领周务学同西*的关系,但事情败露,赖恩培受到马安良等人的控告,被中央命令解赴北京查办,赵惟熙也受到牵连,想去职离开甘肃。
在此情况下,袁世凯并不准备任命马安良为甘肃都督。首先,年国民*甘肃支部成立时,马安良任支部长,并兼任该支部机关报《大河日报》社长,而袁世凯对国民*势力颇为疑惧。其次,袁世凯怕回族将领干预*治,导致西北地区*局不稳,还怕回*掌控*局势力坐大,不听中央号令。故赵惟熙离开甘肃后,袁世凯任命甘肃内务司张炳华代理都督,年又调亲信张广建任甘肃都督。
遭受排挤
张广建赴任前,袁世凯嘱咐他“到甘后应注意实力派。做到回汉一致。如有不合者,学木匠做桶,哪块木板不合适,用锤打打,就能做好。”段祺瑞还向张广建推荐了青年*官吴仲英、淮*老将吴攀桂、吴桐仁。张广建乃率一个混成旅赴甘肃就任。
上任之初,张广建袭用赵惟熙过去用过的“以回制汉”、“以回制回”、“汉回互制”的*策,同马安良十分友好。在稳定局面后,便扩充势力,拉拢其他回族将领以孤立马安良,并频频制造事端,逼马安良离开兰州。不久,张广建又免去了马安良的堂叔马占奎所任兰州督标中协的职务。马安良乃借白朗*入洮岷地区,需要“防匪”为理由,率部回到河州。回到河州后,马安良拥兵自重,干预地方*治及司法。河州镇守使张定邦以及各县知事等常赴马安良府请示拜望。
年10月,宗社*人吕光在升允支持下开展复辟清室的活动,致函兰州清朝遗老以及马安良,请求“扶清灭民”。马安良未表态,马麒则呈准派兵镇压吕光,显示马麒已倒向张广建一边。此后,在循化扁都沟的战斗中,马麒遇到挫折,请求马安良援救。马安良未派援兵,并以马麒、马麟“贪功冒进,在扁都口与事外无干之藏族开仗,致激边患”为由,电张广建转请北京*府制止。张广建则电北京*府称“马安良无甚能为,又不明权限,妄行诬报,居心已非。若不专任一人……*事必多贻误。”
北京*府乃电马麒查办吕光,使马安良的企图落空。
失势下台
年,由于马安良对循化扁都沟尕楞卑塘藏族民众征税,致使藏民反抗。马安良未上报便擅自命令弟弟马国良采取*事镇压,被张广建以马安良妄生是非为由,呈准北京*府令马麒查办,镇压了藏民的反抗,并且以马国良违反*令为由,呈准褫职。
马安良三子马廷勷对张广建排挤打击马安良十分不满,于是与临洮的新建右*中的青年*官焦桐琴、胡登云等人策划起义。蔡大愚、马廷勷等人决定以新建右*、马安良的西*、马廷勷在循化召集的撒拉族武装为主,组成护法*,再由甘肃法*专门学校教员杨希尧赴循化隆务寺组织藏族武装策应,定于冬至在临洮起义,占领临洮后再攻占兰州,驱逐张广建,宣布甘肃独立。
但事机提前泄露,马安良、马廷勷父子又认为起义难以成功,改采观望态度,故赵学普、焦桐琴等刚发动起义即遭镇压而失败,赵学普等人被杀。起义失败后,张广建知道马安良、马廷勷父子参与起义,但未追究,并呈准任命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
年,马安良病逝于河州。
三、子孙后代
马安良生有五子。
长子马廷辅,次子马廷佑,不详。
三子马廷勷,字少翰,乳名七五,人呼“三少君”,自幼在西*挂职,依靠家族势力曾选拔贡,举孝廉方正,接统西*武装集团。任北洋*府总统府侍从武官,历任甘肃甘凉道尹、凉州镇总兵和镇守使。
年冯玉祥率国民*入甘后,凉州镇被撤销,所部老西*被改编为国民*第27师,任师长。
年12月底被冯玉祥部在河南焦作杀害,时年40岁。
四子马廷贤,辅助三兄马廷勷接统西*武装集团。一度率残部为匪,祸害地方,不久即告败灭而在*治舞台上消失。马占鳌家族在荫袭三代后,苦心经营起来的回族封建武装小集团“西*”,最终也瓦解消失了。全国解放后,年在家乡被临夏县人民*府处决。
五子,名不详。
马福祥(北洋将*府祥武将*)
马福祥(年2月4日-年8月19日),字云亭,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府祥武将*。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成西北三马。
人物关系:儿子-马鸿逵;侄子-马鸿宾
一、人物生平
马福祥(——),字云亭,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韩集阳屲山人。清光绪二十一年间()与其兄福禄招募丁勇,组织民团,协助清*镇压河湟地区各族农民起义,从此跻身仕途。
光绪二十三年()中武举,年其兄马福禄在北京正阳门与侵华八国联*激战中殉国,马福祥接统遗部继续抗击。后奉旨护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狩,“积功以提督记名”。辛亥革命积极通电赞成共和,拥护孙中山国民革命,后跟随冯玉祥和蒋介石,先后任绥远都统,西北边防会办航空督办,国民*府*事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青岛特别市市长,安徽省主席,国民*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年,病逝于天津,葬于北平三里河回民公墓。
光绪时代
清光绪十四年(),13岁的马福祥随兄马福禄到河州观看陕甘总督杨昌浚阅兵,回家后遂生习武从戎之心,乃随马福禄演习刀枪弓马,三年不废。
光绪十六年()完婚,娶双城乡(今临夏县双城村)绅女载德为妻,翌年与三兄马福寿一同参加武举考试。
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八,循化撒拉、回、东乡、保安族等群众近万人在韩奴勒(撒拉族)率领下起义,清廷飞檄甘肃各地,准回族绅士招兵买马,“练士勇以资防卫”。马福祥与兄马福禄招募士勇名,称“安宁*”,分步骑两营,马福禄任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骑兵管带,归河州镇总兵汤彦和节制。
五月初五,河州循化义*猛攻河湟要隘积石关,马福祥兄弟率队往援,解其围。七月二十八日汤彦和*溃于双城堡,汤仅以身免,马福祥兄弟率残部拼死保护汤彦和窜逃甘南绕道进省城,得总督杨昌浚嘉许。起义*以马福祥兄弟“助官*”,烧其“阳洼山住宅,以及亲族庐舍荡然无存”。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海固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朝廷急调*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督办甘肃*务,马福祥兄弟率队配合,与马采哥战于河州城(今临夏)外围,手刃马采哥,河州围解,董福祥赞其兄弟“真良将也”。授马福禄记名总兵职,并将“安宁*”编入简练*。
光绪二十二年()马福祥赴省参加武举考试,以乡试第二名考中武举人。
光绪二十三年()春,义和团起,马福禄、马福祥随董福祥进京,驻防蓟州。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马福祥统率马步七营,驻防山海关。
八国联*从天津进攻北京,马福祥兄弟偕汉中镇总兵姚旺等,同时有义和团配合阻击,在廊坊车站合围侵略*。马福祥兄弟令骑兵下马设伏,步兵两翼包抄,敌近即放枪,敌人死伤甚众。马福祥兄弟“挥短兵闯入敌阵,喋血相搏”。敌人乘火车逃跑。八月十三日,侵略*抵正阳门,马福祥兄弟率部力战,马福禄阵亡,马福祥统率余部。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
光绪二十六年()马福祥与慈禧近侍太监张兰德结为金兰,九月清廷屈辱签订《辛丑条约》,两宫回京。马福祥随驾护送,慈禧、光绪以马福祥“在京有战功,沿途宿卫,亦著劳谨”,“著加恩,遇缺尽先即补”。
光绪二十七年(),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奉命回靖远驻防。在此期间,马福祥延请当地名举人高炳辰教读侄马鸿宾、子马鸿逵。自己也博览群书,摹习名人法帖,其书法如人,谨守法度,刚劲有力。
光绪二十九年()马福祥调任甘肃庄浪协镇守使。
光绪三十年(),马福祥调任陕甘督标中协。
光绪三十一年()升任西宁镇总兵,不久又兼阿尔泰护*使。
清宣统元年()升允将部分新*编制改编为常备*,共分马步四标,马福祥任步兵第二标标统。闰二月,马福祥兼代巴里坤镇总兵。是年冬,长庚任陕甘总督,将常备*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与彭英甲共同发起创办“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辛亥革命,陕西革命*起义响应。清陕甘总督长庚妄想在甘肃组织反革命武装,扑灭陕西革命,即在兰州召集官绅开会商议对策。有回族老将甘州提督马进祥(字云卿,固原人,系马鸿逵、马廷贤的岳父)首先反对说:“我在南方多年(曾任广西、广东提督),看清形势。这次民*起义,是革命性质,不是过去的一般变乱,要慎重应付。”马福祥也认为:“甘肃财*困难,民生困苦,不宜再从事战争,唯有保境安民而已。”只有在籍的喀什噶尔提督马安良认为是为清廷立功建业的机会,积极主张用兵攻陕,并扬言要“马踏华阴庙,火烧长安城”。长庚即命他星夜向河州征拨门兵,编为西*精锐*十四营,任命他为“西*精锐马步全**统”,自兼中*,马麒为前*分统,马占奎为左*分统,马麟为右*分统,马国礼为后*分统,配合振武*陆洪涛所部四旗一营,由陇东正面攻陕;另编靖洮*马国仁、骁武*崔正午归固原提督壮凯**统张行志节制,由陇南进攻陕西,统归陕西巡抚、督办陕西*务的升允指挥。马福祥则以昭武*驻守兰州。
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电示各省以承认共和国体的为拥护,不表态的为反对。马福祥与在省外求学的甘肃青年王之佐等人,多方联系,发动赵惟熙以清朝护理布*使的身份,联络绅士与甘肃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代表全省绅民,通电承认共和*体。袁世凯先电长庚暂时维持甘局,长庚坚持不干。因赵惟熙领衔通电。遂任命赵为甘肃都督。
甘肃临时省议会成立,选临洮人李镜清为议长,马福祥与忠武*统领天水人周务学等30余人为议员。当时驻天水的清*统领*钺起义自称“甘肃临时**府都督”,赵惟熙等人主张用武力解决,李镜清、马福祥等出面调解,*钺取消独立,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天水人民免受一次兵灾。
马安良等各路*回甘后,赵惟熙以攻陕“有功”并想拉拢回*以自重,便大加封赏,请袁世凯任命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麒为西宁总兵,马麟为凉州总兵(后调任甘州镇守使,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马占奎为中营协统,马国仁为秦州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总兵(不久,改宁夏护*使)。这时,甘肃八镇中回族人占其五,世袭相承。到北洋*府时代,只保留甘州、凉州、西宁、宁夏四镇。
在回*中独树一帜尘,马福祥的身世和马安良不同,作风也不相同。马安良是由反清而降清起家的,马福祥则是因保皇而飞*腾达的。马福祥的父亲马千龄在同治年间的回民变乱中,靠拢官府,办理地方团练,保护乡里。当撒拉族民由循化县进攻积石关时,积极阻击,保护汉藏村落,并以自己的粮食赈济汉藏灾民,建立起友谊关系,致引起反清回族的愤怒,烧毁了他家的住宅及亲族庐舍。马福祥的二兄马福禄考中清朝武进士,马福祥中武举。马福禄自北京回来,要求在马安良部下任一*职而不得,旋在河州总兵汤彦和衙门当了一名“随*参赞”的挂名差事。他为了图功报恩,与马安良争上下,在平变和镇压回众方面特别出力,为清*所信赖,为回民所愤慨。马福祥以其先世办团练以及马福禄庚子之役为国捐躯为光荣,并以科甲出身自豪,鄙视马安良系各首领。辛亥革命时,升允征调回*镇压陕西起义时,马安良提出各分统人选,独不提马福祥。经升允提出,马安良反对说:“马福祥秉性怯儒,不能打仗。”而马福祥也不愿受其指挥,自请留在兰州。迨这支反革命*队回来,赵惟熙论“功”行赏,以马福祥保卫后方,拥护共和,首先提名为西宁总兵(马福祥在清末任西宁总兵,丁艰在家),马安良起而反对说:“西宁冲要,阁臣(马麒字)去相宜。”旋以外蒙独立为借口,提马福祥任阿尔泰护*使。马福祥志在实权,当然不愿去荒僻的边疆。马安良又推荐为宁夏总兵,说“宁夏为北番之地,云亭去相宜”,赵惟熙照此发表。马福祥失望,延不赴任。马安良每隔十天半月,派小马队到马福祥公馆门口,吹号吵闹,马福祥问其原因,答云“提帅(马安良)听说四大人(马福祥行四)将上任去,特派来送行的。”双方差官且故意制造事端,斗殴伤人,被马安良拘捕扣押。马福祥在这种逼迫情况下,无可奈何地到宁夏去。不想,宁夏因此而成了他以后发迹的基地。
统治宁夏
马福祥在宁夏八年,初到时,正值外蒙库伦宣告独立,绥远(今内蒙自治区)西二盟的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响应骚动,以达拉特旗班达喇嘛旺德呢玛为头目,遣兵南下,盘踞河套,震动绥包。
马福祥亲赴河套,设计诱擒旺德呢玛,缚送北京。又擒俘伪皇帝达尔六吉。库伦失援,包绥得宁。为北洋*府所重视,擢任宁夏护*使兼宁夏将*,并管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两盟事务。护*使职位,可以向中央直接言事,马福祥向北洋*府条陈边防大计,多中肯綮,迭获嘉奖,由是声望日隆。马安良死后,他便成为甘肃回族*阀中的翘楚。
五马反张
年初,袁世凯为控制西北*权,派安徽人张广建督甘。张广建入甘之初,以巡按使名义带有一个混成旅,武器精良,甘肃地方*从未见过。到兰后,分编为左右两支新建*,左*驻省城东郊,安徽人吴攀桂为统领;右*驻临洮,安徽人吴桐仁任统领。另挑精壮千余人作为卫队,驻扎督署。时马安良以提督名义驻在省城南关什字附近帅府街(今互助巷),所部分驻西关、河北、华林山一带,张广建感到威胁,想把马安良调离省城,即请袁世凯任命马为甘州护*使,马辞不就,张又想寻隙以达驱马之目的,便怂恿所属*队每与西*在街头、戏院、茶馆打架闹事。有一次从督署门前打起,马部*士节节退让,经过南关什字,快要到马之府第。马容忍不肯下令还击。经此一事,马恐酿成事端,影响治安。遂带队返回原籍河州。
年,临洮护法运动发生后,因牵涉到马安良,张广建为了拉拢,任命马的第三子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
张广建认为陆洪涛之任陇东镇守使、孔繁锦之任陇南镇守使是他保荐的,均是他的亲信。为了笼络地方回族势力,又与马福祥结为同盟兄弟。对马麒方面则由西宁道尹黎丹斡旋,信使往返,联络感情。马麟拜张为老师,执门生礼。在*事上彼此暂时相安无事。在*治上,张带来了一批皖籍老官僚、旧*客把持*柄,横征暴敛,大肆搜刮,增收各种税捐。并以龚庆霖为*务厅长,孔宪廷为兰山道尹,许承尧为渭川道尹,蒯寿枢为榷运局长,洪延祺为财*厅长,郑元良为警务处长。时人称之为“四凶”、“八恶”。同时,还带来大批安徽人,互相援引,委以优差美缺,据说有一理发的也当了县长,一时传为笑柄。
当时民谚说:“早上学会安徽话,晚上就把洋刀挂。”(指当*官)张广建利用民间旧存的烟土,低价收买,高价贩运,并建立土药、官膏局,稽征、督察处等机关,名为禁烟,实际收税。借口**开支无着,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达40余种之多,激起宁县、环县等十余县农民“抗捐”“罢耕”斗争,平凉、武都、酒泉等地也相继发生兵变。尤其是中华革命*人,于年冬至在临洮发动的甘肃护法运动斗争,震动很大,地方群起响应,旅京甘肃同乡也表示同情。当初张广建以巡按使名义督甘后,首先扩建署前牌坊,正中匾曰“宪纲文武”,左曰:“控制三边”,右曰:“保障西域”。实际上已纪纲废驰,威信扫地,自保不暇,遑论西域了。
年前后,国内一些爱国人士、学者和研究地方自治的人,有鉴于国家南北对峙,不能统一,*阀割据,互争雄长,使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乃提倡实行地方自治制度,成了当时的时髦*治口号。北洋*府采纳众议,制定各项自治法规,令各省成立自治筹备处,北京成立自治讲习所,由各省保荐人员参加学习。
同时,有些省份的督*,也响应赞同。如浙江督*卢永祥,进而倡导“联省自治”,订出具体法规,派其儿子卢小嘉赴苏皖各省联系,而其目的在利用联省自治名义,达到联防割据之目的。省外各地的甘肃同乡也迎合潮流,打出“甘人治甘”的旗号。首先有旅沪的张宗海等通电呼吁在北京的甘籍议员、同乡会和甘肃各镇守使、道尹,倡议驱逐张广建,民选省长,实行自治。马福祥乘机于12月8日通电全国,作出响应。其余各镇内心赞成,但慑于张广建的淫威,不敢公然表态。
同时北京的甘肃议员和同乡,派系很多,有以贾缵绪为首的天水派,以秦望澜为首的会(宁)定(西)派,以周之翰为首的河西派。还有临洮附近各县同乡拥护张维,皋(皋兰)、金(榆中)同乡拥护王鑫润。但对驱逐张广建后的继任省长人选,意见分歧,提不出一个适当人物,只各在本派系内提出一人,向国务院申请,并未引起当时*府的重视。由于马福祥赞成“甘人治甘”,各方视线集中,马福祥联络实力派的镇守使派代表到银川商讨大计。西宁马麒派朱绣为代表,凉州马廷勷派张学仁为代表,甘州马麟派苏成章为代表,宁夏新*司令马鸿宾派喇承基为代表。还有北京同乡会推汪青为代表,同时代表河州镇守使裴建准。他们首先制造舆论,云集银川召开‘“公民大会”三天,马福祥和各镇代表及地方绅商学兵各界都参加大会。揭露张广建祸甘罪状,群情愤激。西宁、凉州镇代表明确提出以“武力解决”。大会通过由马福祥、马麒、马廷勷、马麟、马鸿宾领衔,通电全国,列举罪状驱逐张广建,实行自治,这就是“五马”驱张之由来。通电发出后,提倡地方自治的各省旅沪同乡会,北京同乡会和部分议员纷纷响应。但北洋*府国务院迄无表示。马福祥和各代表商议进一步采取武力夺取*权的办法,其战略步骤是由宁夏、西宁、凉州出兵进攻兰州。以宁夏为主力*,俟宁夏*到达一条山(今景泰县),马福祥率骑兵急行*会师,和西宁、凉州兵同攻兰州,估计兰州驻*不多,无力抵抗,逼张广建让位。
计划既定,马福祥派马鸿宾为先遣*,行至中卫,有马福祥之掌案(相当于*需处长)兰州人何朴,向马呈送公文之后,马福祥想听取一些舆论,问他;“出兵驱张,外边有啥舆论?”何答:“将*(指马)此举,知道内情的人们说是为民除害,不知的人说回回又反了。”这句话触及了马福祥心弦,立即电令马鸿宾停止待命,不得前进一步。因为他自认为是科第正途出身的人,平素以和睦民族,维持和平相标榜,生平最嫉把“造反”二字加在他身上。所以他宁可不当督*,不愿冒此逆耳之名。但事已发动,势难终止,就放弃武装夺取的办法,改为和平进攻的方式。
年12月24日,乃联合各镇通电声明与张广建脱离关系,不受节制,直接听命北洋*府。
这时北洋*府大总统是清朝余孽、北洋系支柱的徐世昌、马福祥以乃兄福禄“效忠”清室阵亡的往事,向徐电陈,望他追念前劳,得一顾之情。原电大意“庚子之际,联*入侵,先兄马福禄率兄弟子侄,保卫清室。前门喋血,以身殉职,忠骨累累,丛葬京师。……”,“福祥束发受书,敬恭桑梓。乙未河湟变起,团结汉藏,毁家纾难。辛亥革命,翊赞共和,拥护中央。调停*钺独立,饵患无形……”等语。同时,马福祥又走了一条内线,庚子之役慈禧、光绪逃出北京,他扈驾行在,禁卫宫内,结识了慈禧的大宦官张祥斋(宫内称小德张),订为盟交。
民国成立后张氏居住天津,当时马鸿逵在北京总统府任侍从武官,每逢年节赴津探望馈赠,交谊很好。马福祥在这紧要关头,派马鸿逵请张祥斋向徐世昌说项,自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张广建看到地方自治呼声很高,省内外反对他的声势浩大,势难再恋栈下去,想利用马安良和马福祥之间的矛盾抵制马福祥,邀清马安良来兰代理职务,希图自己安全离甘。马安良欣然就道,行抵锁南坝(今东乡自治县所在地),旧病复发,急回河州后病逝。张广建感到事与愿违,又指使陆洪涛反对马福祥,以密保陆继任督*为条件。陆在甘多年,熟习*情,不敢冒昧从事,怕引起民族纠纷,即嗾使外号“张狼”的帮统张兆钾出面发难,成则自任督*,张可继陆任;不成则充其量将张另调他职。张兆钾向以简单粗暴著称,以权利所在,不加考虑,通电全国说:“甘省汉回世仇,马福祥不能当督*”,并以“身率六十营健儿相与周旋到底”来恫吓。这才引起北洋*府的重视,不能再延。即调绥远都统蔡成勋为甘肃督*,调马福祥为绥远都统,以马鸿宾代理宁夏护*使,至年7月改为镇守使。
北洋*府这一措施,在马福祥虽未达到当督*目的,但绥远是一特别区域,辖制一道、四厅、八县,兼管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等于一省的督*兼省长,况又保持了一个宁夏旧地盘,感到满意。但蔡成勋原兼第一师师长,带兵入甘,地方确实负担不起,无论省内省外,一致坚决反对。陆洪涛利用时机,积极策划、兰州各界举行示威游行,通电全国反对“蔡老虎”督甘。
陆洪涛系随清*巡抚陶模来甘,由*功渐升为振武*统领,谨小慎微,为甘人所熟悉,因有张广建的密保,北洋*府遂将蔡成勋另调江西督*,令陆洪涛护理甘肃督*。而省长职务,则令兰山道尹陈訚代理,不让陆兼任。
各镇守使以驱张、拥马、反蔡目的已达,无甚异议,但对张兆钾通电中“汉回世仇”一语,实不甘心,分析当时的情况,认为授意的是张广建,指使的是陆洪涛。张兆钾仅是一个打手的身份而已。于是对陆洪涛采取既不欢迎也不反对的态度。惟对地方的行*、税收,一手把持。当地的县长、局长自己委派,税收款项,自收自用。陆洪涛困守兰州,一筹莫展,所部*人叫嚣武力征讨,但无奈实力有限。而温和派如督署参谋长魏鸿发(魏绍武)等,却主张和平疏解,遂请前清老翰林刘尔炘出面调停,说什么张兆钾电文中侮辱挑拨之句,出于幕僚措词不当,曲为解释,各镇也就见风转舵,适可而止,复电响应。
甘州马麟(玉清)是各镇中野心不大,势力最小的一个,抱着谁当督*就服从谁的主意。张广建当权时,他连镇署中的一个参谋长都不敢自用,要请张委派,以表心迹。陆洪涛当了督*,他自然也竭力服从,首先响应号召,进省表示诚意,并呼吁各镇一致拥陆,“化干戈为玉帛,共维甘肃之大局”。经此一番斡旋,大家言归于好,还*于省。
马福祥自宁夏到绥远赴任,随带不多的昭武*作卫队。因幅员辽阔,武力空虚,他先改编地方武装郑金声部为绥远混成旅,郑为旅长。又向北洋*府多所陈述,另编了一个混成旅直属中央,(即第五混成旅),以其子马鸿逵为旅长,武器由中央发给,兵源自己招募。马鸿逵在他的原籍临夏,招募农民子弟,重新训练,将原来的昭武*老兵,一律淘汰,因此引起了*官中一些亲属的不满。在训练方面,请吴佩孚派来*事教官罗震为参谋,请冯玉祥派赵守钰为督署参谋长。训练的方式完全采用冯玉祥的规章制度,又向马麒借来马步青的骑兵团来绥支援,所部共约六七千人,地方暂告平靖。
在*治方面,对曾经同意他反张的人,各予适当安置。在议员中,以吴本植为财*厅长,段永新为实业厅长,敏翰章为*需处长(未就),范振绪为萨拉齐县县长。在*代表中,以张学仁为土默特总管(等于地*局长),喇承基为马鸿宾的团长。还用临潭人、日本士官生包述铣为参谋长,联络蒙汉各方上层人士。马福祥到绥后,处于直系曹锟、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两大势力之间,为两方所争取。
年第一以自己兵力不足,地方辽阔,奔走于吴、张之间,说明不能有一臂之助,为两方所谅解。及年第二次直奉之战,因地势关系,参加直方,派马鸿逵带领所部及绥远地方*,归直系第三*总司令冯玉祥指挥,取道热河攻奉,行抵赤峰,冯玉祥发动北京*变,随冯*回京,站在胜利一边。这时,绥远划定为冯*势力范围,马福祥探得其情,自请让出绥远,遂被任为西北边防会办,扩编马鸿逵部为冯*第七师,马鸿逵任师长、第四路*司令,归孙良诚指挥,援陕攻豫,参加大战。年春,冯玉祥在张作霖、吴佩孚联合进攻下失败,赴苏联时,马福祥直送到平地泉,冯即向北洋*府推荐马福祥为航空督办。马蛰居天津,并未到职。
投靠国府
年4月,蒋、桂、冯、阎联合“北伐”时,马福祥透过关系,从天津秘密南下,到徐州晋见蒋介石,陈述统一北方、安定西北计划,蒋鉴其熟习北方*情,又与奉张、阎、冯及吴佩孚都有关系,且其子马鸿逵正在为冯效力,其侄马鸿宾又任宁夏镇守使,为西北回族中的一个实力派。即任命马福祥为*事委员会委员,开封、北平*治分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年5月,阎、冯联合反蒋时,马福祥于事前被蒋介石派往冯玉祥处疏通,希望和平协商,不要用兵,马到华山冯的总部,正在斡旋时,其子马鸿逵联络韩复榘、石友三,突然率部10万人反冯投蒋,通电“维持和平,拥护中央”,使冯的40万大*乱了部署,放弃京汉路战线,这就使马福祥的处境,十分尴尬。马福祥甚感自危,又身在虎穴,急忙派人向驻防陕西朝邑的侄子、冯部*长马鸿宾通消息。马鸿宾经过缜密的考虑后,感到只有自己挺身而出,向冯玉祥面谈,或可达到救叔之希望。自韩、石、马叛冯后,冯玉祥已令宋哲元部队向朝邑包围,严密监视马鸿宾部的举动。马鸿宾见冯后,首先说由于他们平常教育无方,发生了马鸿逵叛逆罪行,愿将部队立即交出,请冯派人接管,自己在冯的身边听候差遣,以赎前愆。冯听了怒气稍平,说:“马鸿逵的事,不干你事,事实上你们父、兄也管不了他,我对你仍旧相信,不必顾虑,好好练你的兵。”接着冯玉祥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提出要“倒蒋”、“倒阎(锡山)”大家明知自己力量不够,不能同时两面作战,但又不敢向冯当面提出。马鸿宾毅然发言,分析了敌我力量,建议先“倒蒋”胜后再“倒阎”,大家相继发言赞同。冯考虑后觉得有理,即决定派人去联系阎锡山,但一时想不出适当人选,马鸿宾趁机建议说马福祥与阎锡山是多年换帖弟兄,请考虑前往,冯即决定放了马福祥,由马鸿宾接去,前往太原,与阎锡山协商结果,冯玉祥通电下野,部队交宋哲元统率,马福祥平安回到南京。冯玉祥到太原后,却被阎锡山软禁在晋祠8个月之久。
到了年,蒋介石稳定北方局势以后,准备向阎锡山动手,把大批部队集结到晋北边境和石家庄、娘子关一带,阎锡山情急,才主动向冯玉祥道歉,商定再次联合“倒蒋”。阎锡山任“总司令”,冯玉祥任“副总司令”,掀起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扩编马鸿逵为讨逆*十五路总指挥,在陇海、津浦各线作战,为蒋出力不小,对蒋*的取胜起了一定作用。冯*溃败后,所部投蒋、投张学良,意见不一,各方自觅出路。
马福祥因以前曾任过冯玉祥的“西北边防会办”,又因马鸿逵在冯部数年,善于交际,与冯部将领或结盟换帖或密切往还,如孙连仲等人对马福祥都非常尊敬。马福祥遂衔蒋命奔走阎、冯与各将领之间,劝说冯部将领接受编遣,各得安排。
年1月,马福祥被任命为青岛市长,当时纱厂工人因劳资关系,罢工对抗日本资方,马福祥与日领事几经协商,另订新约,工潮始息。旋调任安徽省主席,在职7月,大半时间奔走于南京、北京、郑州、西安之间,为蒋介石与各*阀之间作联络调解工作,省*则由程天放代理主席,形成看守*府,无大措施。旋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他特别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工作,召开蒙藏会议,达赖喇嘛派人贡忱,班禅喇嘛不断派员输诚拥护。秋季辞职,专任国民*府委员,被选为国民*中央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等职。马福祥对甘肃*治本不想染指,但对当年所受陆、张之耻辱,耿耿在心,年1月,他向蒋介石推荐马鸿宾任甘肃主席,不料马鸿宾不谙甘肃*情,不能控制复杂局面,未数月,为国民**客与冯系*人发动*变,失败而去。马福祥认为有伤他在中央的威信,因之抑郁成疾,于年,在鸡公山得病,在赴北京就医途中,行抵琉璃河去世。
二、个人轶事
马福祥好读书,善书法,留心时*,喜欢接近汉族中上层人士。幕府中所延揽的人中,有擅长时文的,有长于研究金石书画的,也有专写电文书札的。他自称“戎马书生”,相识之人,诩为“儒将”。晚年,自书“贺兰舞剑,青山立马,沧海擢缨,长江观潮”,叙其经历。他长于交际,善于游说,清朝的翰林、进士,北洋的督*、省长,以及国民*的显要如戴季陶、何应钦、陈果夫等人,相与往还,或订为金兰,或亲密结交,常语人:“生平无不可言之事,天下无不可交之人。”这在他一生的*治生涯中,也取得了不小的帮助。他的处世哲学,崇尚*老祸福相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说,尝亲书《*石公素书》并以之规劝朋友,激励部属,训诫子弟。他熟习历史掌故、封建礼俗,在宁夏期间,好整以暇,继志述事,给他父、兄请恤立碑,请名人书写,精工镌刻,在原籍建立碑亭,供众浏览。并为其父做冥寿。
马福祥在宁夏创立了蒙回师范,在北京资助成达师范、西北中学(一说西北公学),在兰州、临夏、包头等地设立学校30余处。他的遗作有《磨盾余墨》、《蒙藏状况》、《先哲言行类钞》、《训诫子侄书》等。为了供研究儒、释、回、耶各种宗教的需要,曾刊印回教名人所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指南》等十余种行世。
三、家族成员
长子马鸿逵投靠蒋介石后,为蒋效命。取得信任。
年,以第十五路*总指挥(后改第十七集团*总司令)兼任宁夏省*府主席,统治宁夏17年。次子马鸿炳,曾任旅长。马鸿逵统治宁夏时,委以宁夏省保安副司令的空衔家居。解放后,病卒于兰州。
侄马鸿宾在国民*时期,曾任宁夏省*府主席,甘肃省*府主席。
年9月在宁夏以国民*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名义率所部八十一*起义。解放后历任西北**委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
年病逝兰州。
马福祥的元配河州人马戴德,生马鸿逵。继配兰州人马青岚,生次子马鸿炳。再配田温如,太原人,擅长国画,早亡无子。最后聘娶清末学部郎中成都马溆午之女马妆(字书城),能诗善书法,在当时回族妇女中,甚为著名,曾任国民**府立法委员,全国解放后去台湾病逝。
其三兄马福寿,字静菴,随福祥多年,曾任昭武*统领。马鸿宾主宁时期,任民*厅长,并代理宁夏省*府主席。解放后,病逝于兰州,终年90余岁。其家支大族繁,子侄后代当年多保授大小*职。
马国仁(清朝光绪年间简练*后旗马队管带)
马国仁(年-年),字相臣,东乡族,甘肃广河县人。
马国仁,青年投*,出身行伍,清光绪年间在甘*董福祥部任简练*后旗马队管带。
光绪二十六年()与其叔马福寿等随甘*入京,在廊坊等地抗击八国联*,奋勇当先,以战功升任游击。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马安良西*左营管带,奉命随固原提督张行志入陕西镇压起义,陕西长武县冉桥镇战役后,以功升西*指挥,甘肃独立后撤回甘肃,后转向拥护民主革命。
民国三年()以中将衔任陇南镇守使,驻守天水。同年夏,河南农民起义*白朗率众由陕入甘,兵锋直指天水。马国仁命其弟马国礼率部与县长张绍文等守城,自带警卫数十人出城巡视,在天水城外王家磨与白朗*相遇,马国仁杀白朗*数人,自己也中弹身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