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淄博分公司尹汝慧援藏日记我在日喀则的日子 [复制链接]

1#
怎样判断得了白殿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51113/4726064.html

本文作者尹汝慧,是淄博分公司的一名同事,历任县公司经理、市公司市场部经理,曾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年9月,在省公司的号召下,主动请缨援藏工作,现挂职西藏日喀则市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企市场工作。此文是他在今年5月接受西藏电视台采访后的日记,记录了他援藏工作中的真实故事和心路历程。

援藏日记——我在日喀则的日子

援藏干部淄博分公司尹汝慧

日前,我作为通信行业援藏代表接受自治区组织的《老西藏精神》节目组《第二故乡》部分的采访。此次录制,剧组要完成三集拍摄,并计划在西藏卫视和央视播出。

接受采访的时间是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纪念日后三天的周日。摄影师和编辑小罗到日喀则也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于是,采访就在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中开始了,画面非常喜感也有点辛酸。绑着小辫子的摄影师非常敬业,为了拍一个院子里旗帜飘扬的镜头等风等了半个多小时。随着拍摄的深入,我的情感与“老西藏精神”一同迸发,远的、近的,长久以来对这片神圣高原的向往与追求一起浮现到眼前……

老西藏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我在山东淄博老家,从小听着孔繁森书记在阿里的故事长大,上学后,从身边亲人朋友那里,又听到一些援藏干部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深刻影响了我。

年,公司援藏干部报名,只有一个名额,时间一年。出于对这片神圣土地的向往和男儿志在四方的边关情怀,我毅然报名,坚定的踏上了这片海拔米的高原,离家公里,不为前程,只为一份向往多年的梦想。

来到西藏,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仍然有很大的落差。自然环境干燥、缺氧、气压低,温差大,夜晚没有暖气,最低温接近零下二十度。

最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山东来当地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听不到乡音,语言不通,藏族同胞们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我这个曾经不舍昼夜、久经摔打的内地基层市场部经理突然变得茫然。

克服孤独最好的方式是读书,房间里干燥就一遍遍洒水,把毛巾浸湿搭在床边,即使开着电暖器,温度也只能维持在12度左右。进藏第二天,鼻子开始渗血,食欲下降,失眠、头疼、气喘、心跳加快、嘴唇干裂……这些都是正常的高原反应。维生素、钙片、唇膏、防晒霜这些从未用过的东西成了必备。短短三个月,体重下降了20斤。

人定胜天。三个月之后,我的身体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工作也逐步进入状态,虽然依旧还流鼻血、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睡眠质量下降……但我已经可以与这些问题和平共处。一年很短,与其苦熬,不如苦干,我要全力以赴,不当过客。

“海拔三千八,这里也是家”,日喀则冬天午后的风沙能见度只有几米,温差日夜最多达到30度;日喀则地域广阔,比山东还要大四万平方公里,只有八十万人,最远的区县多公里,九个边境县。半年时间,我走访了包括洞朗在内的所有的驻日喀则的部队,18个区县跑了16个,有的因为项目原因最多去了4次,粗算来,半年行程公里,过米以上的山口,住在米以上的区县,日夜兼程行驶12小时已经成为工作的必修课,回到市里经常是下半夜。由我直接负责的*企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还在西藏公司一季度经营分析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工作越来越顺,关系越来越好,正是铺开局面的最好时机。

在西藏工作,会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抢险,其实我们的员工才最危险。

珠穆朗玛峰就在日喀则定日县,有一个县公司经理,名叫刘晓*,曾有这样一段抢修通信的经历:大本营发生雪灾,世界上最高的基站断电,近百名游客困在大本营,暴雪后的路异常危险,过加乌拉山口要过恐怖的72道拐,上大本营还要徒步跋涉在没膝的积雪中,几次都找不到鞋子。

同事小郭,在4.25大地震后恢复通信熔接光缆过程中,山体塌方巨石把抢险车辆砸烂,他就在车辆一侧,幸亏及时跑掉才得以安全……而我,回忆自己经历的险情,至今心有余悸。

曾经,和萨迦县分管领导去林芝交流学习项目,遇到罕见的6.9级地震,幸好建筑物抗震,生命无虞;去定结洽谈项目,勘察现场被塌方困在路上,进退不得,雨雪交加,巨石滚落的轰鸣响彻山谷,只得寄居路边修路工人的板房,听着隆隆雷声和巨石滚落的闷响;去吉隆谈项目,感冒咳嗽,发烧三天,严重到咳血,持续半个月以上,在这片辽阔高原,即便是小小的感冒,对身体的损害竟然也能也放大到极致。

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许是自己的真诚和努力的付出,赢得业绩的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同事们私下里说“这个山东大哥真是不错”!大家有啥问题和困难都会主动找我,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我生病期间,给我带来了家的温暖。

美景都在险远之地,我把思念寄存在碧水蓝天。刚进藏一个月时,家里老人心脏病住院,为了不影响我,直到出院,家人才告诉我。离家这么远,在最亲的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现场,而我最亲的人们替我承担了全部的责任,我心里对他们愧疚,也只有把这份愧疚化为前进的力量,用我的收获回报给他们的付出。

头发白了,脸黑了,人瘦了,但每一天都令我感到充实。作为一名援藏代表,从内心讲,我们这一代吃的苦、受的罪无法和老一代援藏人相比。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更新更美的西藏正在建设。我要接过接力棒,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真心祝愿西藏通信事业有更加辉煌和美好的明天,祝愿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越来越美好,幸福、安宁、和谐……

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淄博分公司*委办公室(*群工作部)

吕瑞洲

真诚向您推荐公司援藏干部尹汝慧的这篇《援藏日记——我在日喀则的日子》,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什么是好文章?《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说过“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万花筒凝于一点,真情才是一篇好文章最坚实的地基。《援藏日记——我在日喀则的日子》正是这样一篇好文章,字里行间激荡着正能量、大情怀。

条件艰苦,他毫不惧怕:“从内心讲,我们吃的苦、受的罪无法和老一代援藏人相比”;

身体严重不适,他乐观:“人定胜天,我已经可以与这些问题和平共处”;

精神上的痛苦,他豁达:“美景都在险远之地,我把思念寄存在碧水蓝天”;

工作遇到险情,他想到的是自己的战友同事:“抢险,其实我们的员工才最危险”。

看这样的文字,怎不让人动容?读这样的文章怎不让人血脉僨张?感受这样的思想怎不让人荡气回肠?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正是充盈其中、贯穿始终的“精气神”,是我向您真诚推荐的理由。

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这是一种“老西藏精神”:“海拔三千八,这里也是家”;

这是一种“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中国移动人精神:“一年很短,与其苦熬,不如苦干,我要全力以赴,不当过客”;

这更是一种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共产*人精神:“离家公里,不为前程,只为一份向往多年的梦想”。

特此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